庆阳香包———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货"。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庆阳刺绣——特点是厚重、有神秘感。其图案多半以历史纹饰为重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花卉虫鸟乃至人物。庆阳刺绣为一针一线手工刺绣而成,其针法有着独特的遗传,非机器刺绣所能比,相当耗时、伤眼睛。即使同一个刺绣师也不可能再绣出同样的另一幅画,既每一幅画出手都是独一无二。这更加增加了庆阳刺绣的珍藏欣赏价值。有学者称,庆阳刺绣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据介绍,庆阳刺绣的内容无所不包,但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有挂件、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庆阳民歌唱:“8岁学针线,13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如今在当地,仍有部分村民沿袭着这种风俗。
庆阳剪纸是流行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庆阳剪纸,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取材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中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纸剪的花。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美术天地。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庆阳的皮影艺术,是与陇东道情并蒂绽放的“姊妹花”。它与陇东道情共生共荣,根深叶茂。庆阳皮影以透明度大、立体感强、刻工精细、造型诡秘且规范为特点,多以戏剧人物为主,兼以布景陈设、花草树木、神怪异兽,人物分解为身首各异,以动为结构体,既便于演出,又能欣赏,一草一木、一人一体,在刀法及着彩上都显现出色彩眩晕的效果,以雪花纹为最精致,所有刻工都镂现出中国远古文化的符号。
皮影艺术作为甘肃庆阳汉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多运用于常见的皮影戏表演。然而,它的精美之处不仅表现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而且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佳品。庆阳皮影雕刻精细,风格古雅,兼收并蓄,庆阳民间剪纸、石刻、雕塑等艺术手法,创造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造型和风格。
作为土生土长的庆阳人
我真心希望
我们大庆阳可以越来越美
希望大庆阳的建设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