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余年来,每年我都会重读一个人的著作。我收有他的全套作品。每一本都完整的读过。每年,我会根据当时的心境,选择其中的两三本或者三四本,细细的、慢慢地予以重读。他是唯一一位通过文字作品,二十多年如一日、历久弥新给予我思想启发与心灵提升的人。
他的作品,我百读不厌。他就是南怀瑾先生。
十五岁时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第一次借阅到《论语别裁》,那时对著者南怀瑾还是陌生的,但这丝毫未曾妨碍阅读过程中,他以史释古、旁征博引、妙语迭出的评论讲解对我思想的震撼。在看完《论语别裁》后我所做的摘抄笔记也记了密密麻麻的一本,从此南怀瑾这个姓名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上班后不久,一日在新华书店流连,无意间发现了南怀瑾著述的全套书籍,那一刹我的眼睛忍不住亮了起来。可当看清全套书籍的价格后,却犹如被一块灰蒙蒙的旧布劈头罩了下来——四百多元一套的价格,比那时尚处实习期的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囊中羞涩望书兴叹之余,只聊以遣怀地买回了《论语别裁》一书回去重读。
此后数年,在诸多自学考试的课程中苦读拼搏,渐渐淡去了对传统文学艺术类书籍的亲近,只偶尔、断续地翻读南怀瑾论著的片章只语,在应试备考的日子里,让思想接受些许的放松与抚慰。
2010年,我家先生送了一整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制发行的南怀瑾选集,一套十本,硬面精装,每一本都那么厚重沉静、典雅丰实。后续的几年间,我一边品读那套南怀瑾选集,一边留意他的新作信息,凭借互联网便捷的搜索查询与商品交易功能,我先后购入了南怀瑾的新著《老子他说续集》《列子臆说》(上中下册)《我说参同契》(上中下册)《维摩诘的花雨漫天》等书。每一本逢遇都是老友重聚般的满心欢喜,每一次新读都是满怀叹服的领悟,每一册拥有都给予我惊奇,赋予我欢喜。尤其是《老子他说续集》的出版购买,距离我第一次阅读前半部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那种蓦然发现时的狂喜,非亲历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述个中感受。
在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引领下,我对孔子、老子、列子、孟子、庄子等中国传统人物思想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思考,对《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大学》《南华经》等儒释道类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研读兴趣。
“南怀瑾,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一户书香门第之家。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先后迁居台湾、香港、美国、苏州,受聘于多所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为海峡两岸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大量工作……”
以上这些简介文字,因多年来反复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对编者前言中关于作者介绍的段落早已烂熟于心,南怀瑾先生及他的著述如同我精神家园里一位挚爱的亲人,在心灵世界不离不弃地陪伴我走过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
2012年的国庆节期间突然听闻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逝世的消息,那一刻我的震惊和难过无法言表。怀着一丝或者传错消息的侥幸即刻到互联网上搜索消息,却在南怀瑾的个人简介中赫然看到(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的字样。看着图片资料中南先生满头银发映衬下那淡然脱俗、纯净温暖的笑脸,眼泪在一刹那间忍不住模糊了视线。
南怀瑾一生致力于讲道、言传、授业,一如古时的圣贤仁者,以言载道,以言解惑,现今出版的文字作品,多是他的弟子根据听课时的录音整理编纂而成。也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都在内心里期翼着某天能够静坐在南师的课堂,在他慈祥纯净的目光注视下,亲耳聆听一代大师的精辟见地与幽默旁白。只是如今已然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与希望,这也成为我内心一个深深的遗憾。
南怀瑾先生已离尘远去,翻开那一本本留有他鲜活讲解、幽默论述的书籍,仿佛又看见一个身影瘦小、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带着满面透彻纯净的笑容,向我娓娓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得博大精深与美好悠远。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忍不住又发了很长时间的呆。一如某些翻读先生作品的时刻。有缅怀,有怅然。还有一些挥之不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