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朔
我来到这个南方城市已经两个月,因为正值梅雨天气,每天没完没了地下雨。我怀念北方的气爽和直爽,正如我怀念炸酱面和涮羊肉。 我抽空看了一些老同学和旧相识,他们都忙着工作生活,有人胖了有人瘦了,有人还是原来的样子。当我和他们谈笑风生的时候我感到我们都不是从前的我们,我们都被塑造成了带有市井气的普通劳动人民。
我还去看了大学时的校园,见了一位上学时相对投机的老师。当他看到我时是惊讶的,但随即恢复了教师应有的气度。他跟我介绍了学校这两年的变化:建校60周年的时候,上面拨了一笔资金用于大兴土木装潢门面,工人们将几条主要道路彻底翻修了个遍,将老式建筑轰倒重建,将臭水沟底部的淤泥抽出筑成水泥,没日没夜的机器运作滚起的尘土飞扬像极了北方的沙尘暴。
我在喝了最后一杯啤酒后就别了老师,独自走在空荡的路上。放假了学生稀少,只有四五个穿着火箭队球衣的高个男生在挥汗练球。我走进教学楼,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在自习室埋头苦读,心里竖然起敬。当我准备去图书馆的时候一个烫着烟花头的女人叫住了我,她很不耐烦地告知我此路不通请我回去。我兴趣索然地离开了教学楼,往广场走去。
一个纪念碑式的建筑写着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四个大字,这是我们的校训,它的意思大概是公欲求是创新必先团结献身。它的旁边是兵器博物馆和长征一号火箭模型。兵器博物馆里陈列着步枪大炮坦克等,常年不对外开放,只有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有幸一睹它的芳容。 沿途我还路过了水杉林第二食堂教育超市,与路上的行人擦肩而过,他们脸上都是喜悦和放松的表情。
我感到内心平和,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激起我心里的涟漪,我终于意识到回忆不是留在这里而是被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带到了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甚至大洋彼岸。 当我决定离开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叫住了我,问我第二运动场怎么走。 “喏,就在那里,开着光最明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