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大意义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它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人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和适应便会逐步具备这样的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专业发展领域,教师所教授的科目要能够同信息技术相互衔接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课程开展所带来的便利。第二,信息技能领域,即教师要能够了解一般的信息技能,是信息化传播更加有效。第三,信息意识领域,即该信息素养最为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便要具备这样的信息意识。
二、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教师信息技术意识还有待提高。这样的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是指教师面对信息时的分析和捕捉的能力。一般来说,该意识是与教师的性别、年龄、学科性质以及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相关的。例如年轻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高于年长的,女性教师高于男性教师,文科类教师高于理工类教师等。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时候还会受到外部硬件设施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因为自身操作不当产生其他影响。
(二)教师的信息技能还有待提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尤其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师在文字处理以及多媒体的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还较为欠缺。
(三)教师的科研信息素养还有待加强。同一般的教师相比,高校的教师更加需要具备信息素养来促进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具备情况还有待提升。很多高校教师不能够真正的驾驭信息并采取适当的途径找寻科研教学的资料。少部分善于使用检索系统的,也仅仅是进行基础的检索和查找。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与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
实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内实现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随着世界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高等教育要想实现信息化,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教师。因为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在信息化的构建过程中,硬件平台的建设,教学环境的塑造以及培养人才,进行管理等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我国高校信息化程度的建设。
四、高校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
(一)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实现信息化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引入信息技术,而是使自身的教育观念跟随现实的教育环境发生转变。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过去的时代可能适合,但是放至今天便会凸显出滞后性,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阻碍。时代的发展脚步要求我们要具有现代化的意识,借助网络媒体以及光盘等进行教学。试想一下,如果教师不进行观念的更新,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容易被淘汰,更重要的是实际的教学工作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二)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推行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走在前沿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最终应用于教学以及科研活动当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掌握这一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还需要具备教学以及科研的能力,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使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知。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其一,由内而外的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其二,提升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因为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时代进步的需求,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要素。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只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够从根本上驾驭它。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在信息发达的当代,教师要不间断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需要依赖于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积极的引导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除了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要包括技能培训以及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培训。另外,培训还需要坚持实用性、层次性、差异性的原则。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应用能力。实践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只有将信息技能运用于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对于开展教育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注意使信息技术同专业的课程之间进行整合,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的活动,较为常见的是利用Excel统计学生的成绩或者信息,建立班级的沟通交流平台等。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也关系到教学活动实现高效化、科学化的目标,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在该领域内的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明确的是,技能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持续性的努力,需要学校、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信息技能的培训,将信息素养运用于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