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出发点的两种不同育儿方式 ,后果谁承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第一次记住这句话是在语文课本里的《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中,但记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的。当自己成了父母,对这句话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然而现在我的身边,出现了两种方式,让我陷入了思考:一种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具体来讲是父母几乎为孩子的一生都做好了筹划,尤其是工作,然后是婚姻,但不是包办,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仍然处处操劳着:给孩子看孩子。他们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不懂得给孩子空间,虽然他们这后盾很坚强,怕孩子吃苦受罪,但又不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却又认为孩子都懂,送到社会后,默认什么都会。只要不会,就大声吼骂,好像孩子犯了很大的错误。家里的一切是爸爸说了算,孩子有个想法,也没有耐心去判断,更别说尊重,而是否定,否定。最后导致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活在父母的所谓的“庇护”下,永远长不大,自己的家庭频频出问题,后果谁承担?另一种是穷苦出身,父母没有太多心力去管孩子,能把孩子养大已不容易。因此,孩子也明白,他想干点什么,只能靠自己,父母给不了太多的帮扶。所以,孩子自力能力比较强,虽说自己比较辛苦,有时也会埋怨,但自立能力强,能自己做的事不劳烦父母,独立经营自己的小家庭,累,但有自主权,想做的事自己可以决定。这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孩子,自尊心强,能吃苦,独立性好。我知道一枚硬币有两个面,但这两种情况,我还是欣赏第二种的孩子。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前者太过于强势,导致孩子过弱,后者散养,但孩子独立啊。命运本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必要时候得给孩子权利,学会放手。

        聪明的读者,你怎么看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