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拜,女儿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子里。下午,晚上把门关上,让我们很担心,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有时候,我叫她到厨房帮忙来,换换脑子,她拒绝,说没时间。在吃饭的间隙,我说,老待在房里不是事。女儿回答,我要复习考试,不想被打扰。第二个大礼拜,女儿直接不在家里复习,嫌环境不好,找了个大学校园课堂复习去了。
在我参加写作训练营期间,还有后面坚持的一个月期间,晚上八点下班后,我都会在我的“专人空间”——商场的洗手间里,用一个半小时写每天的课后作业。专注的一个半小时,让我高效完成。效率高,还出东西。反而到了休息一天的时间,时间利用率不高,本来计划写四篇,结果最多完成两篇。
【1】
为什么孩子要把自己关起来学习?为什么我在“专人空间”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产出大而在家里有大把时光下产出低?
我的这些问题在这本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的书中找到了答案。该书的宗旨就是,学习和工作必须在一个你选择的特定空间,没有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做深度学习和工作,才会出成绩,才会成功。
要出成效,要成功,必须深度工作。它的前提条件是,首先选择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远离电脑,手机,无人打扰。书中讲了那些有影响力的名人都是各自的专属空间。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为自己搭建了一个两层简易塔楼,为的是自己在里面能专注的工作,不被打扰。他回到家里也有自己的私人办公室,做学术研究。
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建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在一间小屋里完成的。《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创作期间远离社交和电脑,才会创作出一部部大作。
最夸张的是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的工作方式,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获得诺贝尔奖时,记者无法联系到他。
还有作者卡尔.纽波特在用十年时间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不上网,没有脸谱网和推特账户除了博客。甚至想找到他本人很难,因为他没有手机。直到怀孕的妻子下了最后通牒,2012年他才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里,他凭着专注和屏蔽外界干扰,获得巨大成绩。出版四本书。获得一个博士学位,发表同行评审学术文章的频率很高。受聘于乔治城大学成为终身教授。
他在工作时,投入巨大的精力,专注工作三四个小时。高效率高产出。利用碎片时间安排不得不去的社交活动。从上面例子看出,设定自己的私人空间有多么重要。
上面说到女儿要复习考试,需要专注,无人打扰的私人空间好专心学习,在家里保证不了,她只好选择到外面。
我呢,在家休息一天,却不如我在“专人空间”里的产出的效率高。这就是我在家里,没有让自己在特定的空间里专注起来。一会干个这,一会干个那,计划完成不了。
这就是没有选定特定空间,无法专注造成的。
【2】
其次就是专注,“要像激光一样专注”。集中精力,屏蔽让你分神的东西。最后是给自己限定时间和期限,让自己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绝不拖延。
像上面的说到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名人还有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网络朋克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和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都是深度工作的践行者。
我们不是名人,不可能给自己建一处私人空间。但是我们可以在家里或是其它地方开辟一块专属地方,让自己专注于眼前要面对的问题和学习,工作,要像激光一样专注。
本书不仅推行深度工作的好处,而且给出建议和方法。
今天早上我就用了书中的方法——私人空间,专注,限时,让自己专注时间8点半到10点半,两个小时时间学习此书的内容并做了笔记。虽然没有看完,但是书的核心意思我已经深刻领会到,并有所收获。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度
【3】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想要在哪个方面成功,那就要每天坚持让自己远离各种干扰,选定专属空间,做深度学习和工作。只有深度学习和工作,才能使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不可复制不能替代。
为什么名人都青睐深度工作?
如书中所讲,
深度工作虽然是一种很艰辛的努力状态,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适合产生心流状态的活动。心流产生愉悦感。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可以带来深度愉悦感。
感谢作者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的创始人,把好思想分享出来。
他的理念在生活中同样适用,经典名句深度生活才是优质生活。
心无杂念,专注其中,享受深度学习和工作的乐趣;心无庞忧,专注其中,享受安逸和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