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2016·动机与人格 | 2016.4.25

第十章 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

一个对于正常的新的概念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或者具有着真正灵魂的人,是一个"自然"的人。

无论什么事物,重要有助于向着人的内在天性的实现方向发展的,就是好的,只要阻扰、阻碍或者否定基本人类天性,就是坏的或者变态的;只要阻碍、干扰活着改变自我实现进程,就是心理病态。

但是人的本性是微而不强的,太容易被文化、学习以及他人的偏爱而窒息,进而消失。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并坚持一个真实的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

人性健康的总体前提就是允许满足和表现。通过创造一种允许、接受、满足性的气氛让儿童表达他们什么时候需要爱、保护、尊重或者控制,这是长远来看唯一有效的气氛。(这里忽略有益的挫折、纪律以及如何对满足进行必要的限制等重要主题)

由于健康的人有着内在的自由,所以他们可以成长得比周围环境更健康,他依靠自我内在的法则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生活。他们不为他人的赞扬和批评所左右,寻求自我肯定,心理独立。

人本主义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发、释放、自然、自我选择、自我认可、冲动意识、基本需要的概念,不同于过往的控制、抑制、纪律、训练、塑造等。这种观点的变化,派生出截然不同的关于社会、法律、教育和家庭的理想观念,必将改变关于社会的理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学习英文官方文档,有很多不懂得地方,暂时空着,回头查询中文文档再补全,如果有大神愿意指点,请留言,感谢!!!...
    夜未殇阅读 3,5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