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上我们“女性文学”课程的老师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她奉劝各位在座者以后千万别考验自己的男女朋友,妻子丈夫,那样你会后悔的。
年过四十的她,曾经也青春年少,对于自己、对恋人、对这个社会满怀理想。有些道理,只有经历了的人才会懂。没经历过的人,再讲太大的道理,终会流于浅薄。
正如我现在写这篇文,不过还是由于我太理想主义罢了。真正明白的人是不会说的。佛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里,林先生说了中国有一种“老滑头”,他们明白一切,但是却不会说破。这些算是大智慧了吧!?有些智慧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正如电影《驴得水》尾声美国人罗斯所感叹的:incredibleChina(不可思议的中国)。所以没有了解中国国情的老外,对于中国亦是理想主义的。
理想主义者,多凭既有认知去认识、理解这个世界。
那影片中的孙校长、周铁男、孙佳亦同样是理想主义者。
孙校长是个知识分子,希图凭自己的力量对中国农村的教育作出一丝贡献。然而他又是现实的,现实即所面临的一些经费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所以,才编造了一个谎言,用一头驴去顶一个老师的工资。他至少已经是过不惑之年,一方面充满理想,另一方面大半辈子却又浸泡于社会大染缸之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他身上都得到体现。
周铁男,亦算得上知识分子。然由于年轻气盛,不经世事,故满腔热血,易冲动,充满正义感。可是后半部分的故事彻底颠覆观众的既有认识,当他拿着一把剪刀想要与拿着枪杆子的警卫相抗衡时,我身体中涌出一股热流,但几秒钟之后,他匍匐在持枪者脚下求饶一命的场景比他死了还令我难受。
之前有朋友和我聊时说并不喜欢韩国电影那种考验人性,充满良心正义的电影。“为什么要去看那种烧脑的,令人窒息的,难受的电影,还不如看点轻松愉悦甚至在大家看来都很脑残的影视”。鲁迅关于悲剧的那句话真是戳破真相,真相是血淋淋、赤裸裸的,你愿意看吗?你能接受吗?
孙佳,孙校长的小女,还未成年,和周铁男一样。虽然她直接用言语和行动和这个黑暗的社会抗争,然而她还是让她落败于父权之下最终嫁给了铜匠。
至于其他几个角色,张一曼属于历经世事沧桑的人,即便年龄不大,但阅示颇深,深深看透世间人和事。又或者说,她什么都没看透,她只是被误解过深,因而躲避。遵从内心、追寻自己自由的人。外表虽风情万种,内心却单纯可爱,
裴奎山,典型的见利忘义,见财起意者。但此人真那么简单吗?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单一的或几个标签并不足以概括。
至于铜匠,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不起眼,不受重视,甚至还受到不公的待遇。但为人也朴实,无多大花花肠子。谁对他好,他也许记一辈子。谁瞧不起他,一旦他得到机会,或许会加倍报复。没什么特别。但却塑造得最成功。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在铜匠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吧!相反其他角色,仔细分析或许有脸谱化的嫌疑。
再回到周铁男的角色上面,这是本部电影令我最难忘记的一个角色。前面说了,有脸谱化的嫌疑。但实际上,又并非脸谱化。只是他的身份地位颇为特殊。之所以说铜匠塑造得好,乃是因为大部分人的角色和铜匠类似,故能引起共鸣。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在电影的最后,学校的围墙上写着三个大字“学做人”以及一副对联: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另一个镜头是破败的神像以及写着“奠”字的白色灯笼被扔在角落。这是否暗含传统文化的衰落?我不知导演是否有意为之?
之前看到说大陆“四大无耻文化人”分别是郭沫若、冯友兰、臧克家、老舍。据说台湾也有,国学大师钱穆居然位列其中。我不晓得这是谁提出的。台湾的因为我不甚了解,故不姑妄言之。至于大陆,最出名的莫过于郭沫若。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提到郭,还是会“声讨”之。这四人,单从文化学术上来说皆是一等一的大师,因自孟子以来国人喜欢谈“知人论世”,也就是说学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大家批评郭沫若等人的“无耻”、“没有气节”等等。但我现在只想问一句,如果历史重演,你们这些批判他人的人经得起考验吗?
或许我们该反思的是那个时代。为什么要考验知识分子?为什么要考验人?考验了我们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人啊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人性本就脆弱,不做坏人已经很难了。
结尾我就引用几句网络大神的话吧!
@左先生在1995:这电影可以逗笑你,刺痛你,撕碎你。我们都是混蛋,你不信?我来睡服你!!!
@牧逸:生活是千手观音,一遍又一遍扇你的脸,她不停地换着挥手的姿势方向力度,你不断地为羞辱找理由找借口找台阶,你愤愤不平,你惶惶不安,你委屈求全,你沾沾自喜——你总是能自圆其说。早晚有一天你能明白,即使终其一生你都糊涂,又有什么区别呢?
@Funfollow: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可能只是第一枪打中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