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复习课》课例反思
辉县市城内小学 冯艳宾
四则运算计算法则的本质是什么?
本节课,吴老师是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四则运算的知识结构的?
本节课是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学六年级的一节复习课,课堂上,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从聊加减乘除那点事开始,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吴老师引领大家不断的讨论、交流,思维不断碰撞中,把加减乘除那些事更逐渐搞清楚,让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细则运算逐渐明朗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从刚开始的不敢提问题、没有问题,到不间断的提出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在吴老师的引领下逐渐清楚加减乘除那点事,真应了吴老师的那句“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下面我们来看今天要研讨的第一个话题:
四则运算计算法则的本质是什么?
初看这个问题,对于我这个教了二十多年数学的老师来说,真的不知道确切答案是什么。就像课开始时孩子们一样,有种满头雾水的感觉。但跟着吴老师的脚步,一步步深入学习后,渐渐明朗起来。
吴老师先引导孩子们复习加减乘除的故事,从式子8+4=12谈起,由学生理解的“苹果的故事”,逐一谈及加减乘除的含义。这部分知识孩子们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呈现出来,算式会写,那到底什么时候用“加”?为什么要用加法?到底加减乘除表示什么意义?换句话说,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吴老师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探究讨论,也就是把大家的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通过大家的讨论,在吴老师的引领下,得出加法就是把若干个不同部分合成一个整体,这里用部分和整体来表示,非常恰当。减法呢?减法也就是从一个整体里边不断地拿走,也可以说减去,拿走一部分,剩下一部分。乘法,就是把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合起来,合成一个大整体。除法,就是把整体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同时,除法除了平均分外,吴老师又从苹果的故事,引领大家从整体里一个一个、一群一群、一组一组地减掉,也就是说除法就是在做减法,同样乘法是在做加法。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加减乘除实质上就是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当把一个个不同的部分或相同的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时,就是加法;同时,把若干个相同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时,还可以用乘法,比较简便。从整体里往回减掉部分时,就是减法;一团团的减、一份份地减时,就可以用除法。因此加减乘除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的。从部分到整体做加法,从整体到部分做减法;从相同部分到整体做乘法,从整体看看有几个相同部分做除法。另外,乘法就是在做加法,除法就是在做减法。加和减,乘和除都是在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至此,四则运算计算的本质便清晰明了地呈现在眼前。吴老师由苹果的故事,引领大家一步步探究、讨论得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实质上就是研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也豁然开朗!整个讨论的过程,没有造作,都是在不断讨论中生成的。佩服吴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更佩服他收放自如的课堂调控能力。
下面,简单谈谈第二个问题:
2、本节课,吴老师是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四则运算的知识结构的?
前面部分,我们只是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或者说本质,那学习四则运算到底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也就是要解决四则运算的算理。至于计算,小学六年的学习大家都已经非常熟知,关键的算理孩子们并不一定非常清楚。于是,吴老师又从几个简单例子开始,分别就整数、小数、分数加法的算理,乘法算理以及除法和减法算理进行讨论。吴老师重点引领孩子们讨论了加法的算理,整数加法要求数位对齐,实质上是在寻求相同的计算单位,这样才能够累加在一起。吴老师在这里用了句“大道至简,道理就这么简单”,实际上讨论出这个“寻求相同的计数单位”并不那么简单,以此来提醒大家道理虽简,定要牢记!整数加法的算理讨论出来后,小数、分数就相对简单了。小数加法算理:小数点对齐,为何要对齐小数点?连问了三遍,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数位对齐了,那么他的计数单位也就对齐了。分数加法算理也是,通分的实质也就是为了统一分数单位。也就是说,无论整数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他们的初心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让他们的计数单位一样,这样才可以计算。吴老师一再强调“计数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还用了一句“真希望从今天开始,计数单位能走进你们的心里。”一个“走进”多么温和的字眼,孩子们能学不会、记不牢吗?
乘法、减法、除法都通过知识迁移,不用过多的讲解,孩子们便能够知晓:乘法和加法一样,实质上就是把计数单位累加起来的;除法和减法一样,是把计数单位不断“细化”得到的。
整节课,吴老师都是在和孩子们谈话,不怕出错,错着错着就对了。鼓励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直到最后,没有发言的孩子,吴老师还巧妙地给他们设置了一个任务——擦黑板。可不是普通的擦黑板,是要把多余的擦去,剩下这节课的精华部分。你看,吴老师关注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心中始终有孩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力量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吴老师的课。同样,这节课吴老师也告诫所有的数学老师: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孩子们的脑子里没有结构、没有系统是不行的。
至此,我想起了刚看过的吴老师的文章,说她在教了近十年的语文学科后转行数学,那年的暑假,吴老师把小学的12册课本里的每一道例题、练习都做了一遍,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反思笔记。没教数学之前,就已经心中有了一个数学知识架构图,这样的老师能教不好学吗?作为我,一个由中学转行小学的数学老师来说,真的有点汗颜。在这里,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真正地静下心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做专业的教学,而不是得过且过式的度日子。
希望更多的老师们能走进我们的课例研讨活动中来,尽管我们做的还很肤浅,但只要坚持下去,相信我们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