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的好姐妹小溪有一天兴奋的说,找到一个好的旅游地方,云雾缭绕,原生态而且旅游的人很少,平平心动了。
到了准备出发的前几天,平平和小溪一起商讨外出的行程,和物品的准备。因为行程只有两天,小溪又对这个地方关注了很久,平平就不想那么操心,随口说怎么都行,没啥可准备的。小溪不乐意了,认为平平对这次出行不太重视,是不是不感兴趣?小溪认为应该热情积极响应,平平表现的这么平淡,出乎了她的意料。平平和小溪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当小溪说到这是最后一次她组织旅游,以后再也不组织了。
这句话引起了平平的反感,一种被强加意识的感觉涌上来,平平的情绪上来了,愤愤的站起来对小溪说:你有你的期待,你的想法,可是不能逼迫我去完成你的期待,我没有这个义务,我只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说到这里平平走出房门,出行前的商讨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不好的开始可以想象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一路出行平平和小溪心里都别别扭扭的,即使使用成人相处的表面和谐,也会因为旅行中意见分歧而磕磕绊绊。在旅行回来的路上,平平和小溪几乎无话交流,沉闷的口气一直漂浮在头顶。
旅行后的第四天,一群朋友聚会,平平在饭桌前见到小溪,可小溪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整个聚会都没有和平平说一句话,让平平特别不舒服的是,进屋一刹那她看到小溪冷漠的眼神,低眉装作没有看见她的样子。平平没有料到这次出行让小溪如此的生气,连表面的和气都无法维持。
平平想把这件事和心理老师谈一谈,为什么一直稳定的朋友相处模式会在此刻分崩离析呢?小溪做事认真,比较较真,要求也就多了些。平平个性随和,对小溪有时言行越界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反驳,平日两人也相安无事, 平平没有料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脾气,当小溪指责她的时候,奋起反击,估计让小溪难以承受了。
平平想了想,明白还是界限的问题,以前小溪虽然要求多了些,有些强势,可平平性格平和,并不计较,面对指责时候平平往往一笑了之。可是平平心里还是有很多的不舒服在哪里,这两年平平一直试着学习心理学,对界限非常的关注,因为界限不清晰,当他人侵犯的时候不能发觉,或无力表达立场,导致平平一直有很多沮丧和懊恼在心中,窝囊这个词总是在心里时不时的浮现。
不带情绪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学会拒绝,一直是平平的梦想。因为对界限的有意识觉察,当平平感到小溪的过分时,愤怒冲昏了头脑,带着情绪的语言和行为喷涌而出,伤害了两个人的关系。平平想起武志红老师讲到的“攻击性”,平平一贯的随和并不是没有脾气。她只是将这个愤怒咽到肚子里了,现在平平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愤怒了,可是两败俱伤的感觉依然很不开心。平平明白,随着界限感的不断增强,争论反驳也越来越多,小溪会因为模式的改变有更多不舒服的,她会用自己的方式反击,所以也就看到小溪爱答不理的样子。
平平现在心里有很多疑惑?自己是太自恋了吗?还是太敏感了?不带情绪的表明立场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是道行不够还是害怕关系破裂?是渴望自欺欺人的一团和气?还是恐惧情感的断裂所带来的难受?
平平希望能得到心理老师的指点:
虽然你们是好朋友,可依然存在界限,以往你没有觉察到好朋友对你界限的侵犯,或者你内心没有力量去反击,让不舒服内化了,或者压抑了,内化的吸收对你自己是有伤害的。把情绪表达出来,即使现在做的并不那么完美,总好过伤了自己。不允许她人对你的侵犯,对自己界限的捍卫,就要接受可能朋友关系破裂的可能,这是你的选择,做了就要面对这样的事实,无需左右摇摆。
听到这些话,平平难过好几天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这件事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接纳自己所做的,是当下最真实的行为,捍卫自己的界限,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