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呢,大抵看了四十多本,与年初计划一百本的出入甚大,惭愧
下面,我把今年所看的书单以及读后感罗列如下:
红玫瑰与白玫瑰(但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男人一生大概会遇见两种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那红便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那床头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那白变成了衣服上的饭黏子,那红便是心头的朱砂痣”。大概是这意思,我是以自己的记忆来写的,可能会有一些偏差,意思是这个意思。其实这句话通用,每个人都是如此,得不到的就是好的,除了感情,别的也是如此,有的类似钱老的围城里面说的:“婚姻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逃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
四世同堂(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正式开始,安逸,稳定的生活也随着战争结束,国不定,家难安,有的选择逃出去奋勇抗战,有的趋炎附势利用不安定的时局发横财,有的阿谀奉承做日本的走狗残害中国人,并且以此为荣,以此提高自己地位。有的迫于生活无奈帮着日本人做事。国家被占领,使安逸的北平人乱了分寸,也显露自己的原型,坏的人更坏,好的人更好,也有些随波逐流,有饭吃国家什么的都无所谓。其中祁家为重点,原本安安分分的祁老人受辱,祁天佑兢兢业业一个本分生意人竟被受辱最后投河自杀,小孙女被饿死,祁瑞全老三出去抗战,老二成为了日本的走狗,老大因为家庭责任一家老小而没有随老三出去抗战。最终,八年抗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祁老人引以为豪的四世同堂也是家破人亡。)
亲爱的甜橙树(一本回忆录自传性小说,看着书中的主人公泽泽充满幻想,调皮捣蛋。敏感,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小时候。虽然我是女生,但比多数男生还要调皮,也是从小打到大的。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就如泽泽一样,有幻想中的世界,“会说话的甜橙树”,有现实中的理想世界,好朋友老葡,其实每个小孩并不是像多数大人眼中的那样就会调皮捣蛋,一无是处,他们只是少了一个人的倾听,一个人的正确引导,泽泽很幸运,遇见了老葡。然而,一次拆迁,需要砍掉他的甜橙树,老葡也是车祸身亡,他的理想和现实世界都崩塌了。这也标致着,童年的逝去,看到这里,我很难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看书名我以为是一本鸡汤,虽说鸡汤说的都是废话,但偶尔还是要喝喝,就有点类似妈妈的唠叨一样。后来看了发现并不是鸡汤而是一个阿富汗女政客自传性小说,文章以写给两个女儿的书信开头,)
写在人生边上(看完好久了才想起来写笔记,内容也模糊了,文本一如钱老风格,幽默风趣,却富有哲理的一本散文集)
汪曾祺谈吃(民以食为天,吃,多么稀松平常的事情,汪老用平实的语言,接地气的小吃,娓娓道来。看者垂涎欲滴,吃过的在回味,没吃过的向往着去品尝真如书中所云么?书中大都是一些小吃。有酸甜苦辣咸,各种食材,因为烹饪方法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食材不同,也就成就了各地方的特色。百味有余,就如人生百味一般。这本书评价之高大抵是汪老对食物的热爱,对食物的好奇,所以字里行间也透露着热情,仿佛能尝如此美味,整个人生都圆满啦。汪老说对吃的感兴趣,对花鸟鱼虫也就感兴趣,对人也就感兴趣了,对于这个世界,愿我们都还能满怀好奇心)
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一本散文集,大部分记述他残疾后的生活。二十一岁,正是生龙活虎的年纪,然后命运却让他坐上了轮椅。但这并不代表这是一本自怨自艾,抱怨命运不公而后坚强与命运对抗的励志书籍。而是以一种参透生命本质后的好像一个旁观者对自己生活的娓娓道来。他说;“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是的,自有安排,你就用命运给你的东西,创造你最大的价值去吧,例如史铁生身体残疾了,但他可以看书,可以写书,精神的丰富的,健全的。)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人间,不过“吃喝”二字,过程没有深明大义,不用高谈阔论,粗浅描述一碗人间烟火)
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大陆竟然也被禁了。文革时期被列为第一号右派“章伯钧”女儿回忆录。台湾版名字叫《最后的贵族》。书中分段描写了平时与父母交往密切,他们拥有博大精深,在各领域都是独树一帜的人。但在文革期间大部分被划为了右派。精神受到了摧残,肉体受到了侮辱。最后的贵族陨落了,但往事并不会如烟。)
麦田里的守望着(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到四五十页吧,弃了。我不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整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满腹牢骚,抱怨,脏话连篇,还以为自己见鬼。然前天又重新拾起,打发时间看着,想起老师教我画画时说的话,不论画的多差,先把这张画完,然后才能知道哪里画的不好。看书我认为也是同理,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这次把它整个看完了。看完以后,心情有点感伤,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十六岁的初中生学习一塌糊涂,被学校开除。他觉得学校都是一些伪君子,一些狗娘养的,他厌恶所有人,他厌恶一切按部就班,厌恶虚伪,甚至厌恶与别人离开时的一句“祝你好运”。但他善良,他在乎冬天湖上那些野鸭子哪去了,他想在一个麦田里,在悬崖边守望者嬉闹的孩子们,他会在修女不是在募捐时提前募捐,因为他不忍心看到修女在募捐时的窘境。他愤世嫉俗但善良着,这不就是我们十六岁的写照吗?在平庸中想冲破平庸,他表现的强烈点,并且做出了我们十六岁不敢做的事情而已,所以他被看了心理医生,他最终还是会回那该死的学校,至于会不会认真学习就如他所说:“这句话问的傻透了,我是说不开始做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自己打算怎么做”?哈哈调皮的小孩,希望他好好学习吧。毕竟如他的老师安多里尼先生说:“学校教育还能给你带来别的好处。你受这种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它合适,什么对它不合适。过了一个时期,你就会心里有数,知道象你这样尺寸的头脑应该具有什么类型的思想。主要是,这可以让你节省不少时间,免得你去瞎试一些对你不合适、不贴切的思想。你惺僵就会知道你自己的正确尺寸,恰如其分地把你的头脑武装起来。”)
目送(很少看散文的我看完这本也是意犹未尽,每篇都是像个朋友一般和你叙述,有母亲老年痴呆的无奈,父亲去世的伤痛,儿子叛逆期时嫌她丢脸时的惊愕。从而想到自己长大时也推开父亲紧牵她的手。反驳母亲的拉倒。正如书中所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不过是看他渐渐离去的背影,她用背影告诉你,不用送”。)
刀锋(无从下笔,看完毛姆的书总是引人思考,如《月亮与六便士》一般。毛姆很善于描写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故事看时会勾起自己精神上面的共鸣,看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他好像在告诉别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眼前的柴米油盐,还是诗和远方的田野。让我也很不好怎么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以至于看过了好几天才来一吐为快。就像设计一个方案,一个创意一般,需要一个适当的时间,一个机缘巧合才能把内心想说的表达到位。让我的的精神得到升华,不觉让我想起 月亮,里面那句话,“满地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109、面纱(故事内容挺短,但感触颇深。如果说月亮 刀锋是着重描写人的精神世界,那么面纱就是描写一个人从世俗 势力、自私、如何升华精神世界,把自己变得更好的。女主角凯蒂开始是一个自私势力的人,但经过情人的背叛、瘟疫下修道院修女无私的奉献,大我精神。发现自己的一切都非常狭隘渺小。认清了情人是和自己一样多么自私,他们暴露后他为了保全工作置她生死不顾。丈夫带她来到中国一个发生瘟疫的地方。最后丈夫死于瘟疫。丈夫因为的他背叛而恨她,如此自私自利而自己却爱上了,更恨这样的自己,我想。他觉得死是最好的解脱吧。凯蒂悔悟的终究是晚了,但她以后的岁月必定会更博爱他人吧。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只有一步步完善,造成如此性格的凯蒂其实也并不能全怪她,正如她所说,他的环境就是这样的,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他的母亲从小就是这么势利,如此对她的。望以后的岁月安好吧。)
朗读者(一个书友推荐的,可能他是男生,心理有跟故事主人公情感的共鸣。我嘛看完以后感触没有很大,也不是能切身的体验到故事主人公那种情人离去的痛苦,最后情人在监狱时他一次一次的朗读书籍给她寄过去。整个故事感觉很好,但特别喜欢说不上。)
幸福的另一种含义(马克李维的书,一如既往的温暖,内容引人入胜。15年买了他的三部曲,都很喜欢,虽然看完挺久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份感动在。好书大抵如此吧,沁人心脾,不论过了多久,那种感动,感觉还在,或许内容已经模糊了。这本书呢,是讲一个美国60年代因为政治问题后来锒铛入狱的女主角。关于美国60年代发生的事情,实不相瞒,我所知无几。作者也不是着重写这段历史事件,而是写一个温暖的爱情故事,结局温暖美好)
那些我们没有谈过的事(也是马克李维的一本书,关于亲情,关于爱情,时光匆匆,那些我们没有谈过的事,然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谈了。但是故事主人公很幸运,因为他的父亲死去以后利用高科技又复活了,他有6天时间和死去的父亲谈谈他们没有谈过的事情。和父亲生前是一种决裂的状态,在她婚礼的那天父亲死于一场意外,所以她的婚礼变成了参加父亲的葬礼,婚期推迟。第二天一个大包裹立在她家,“父亲”告诉她是他生前一个工厂利用高科技还原他,只有6天时间。他们去她出生的地方旅行,在交谈中重拾亲情,解开误会。然后有一次在一个画摊前她看见了她的初恋男友,一段往事浮现眼前。他们是参加柏林墙事件认识的,后来因为父亲的阻扰,两个相爱的人分开了。一次意外初恋男友死去。当父亲看见女儿看见这幅画如此情形才知道女儿没有放下。那封尘封17年的信是时候给女儿看了。初恋并没有在那次意外身亡,并且写了一封信给她,然而在父亲那里,因为和女儿决裂,女儿的地址都没有,在女儿婚礼前夕寄了一封邀请函父亲才获知女儿的地址。故事结尾一如既往的大圆满,很温馨。但是结局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父亲设的局。为了阻止女儿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他在那天“死去”。其实吧,父亲并没有死,他初恋的画也并没有出来在那个画摊。但信是真的,父亲这样做是唤起女儿的内心,直面自己的情感。好用心良苦好可爱的父亲。)
晓松奇谈(之前对高晓松不太感冒(因为长得丑)但好看的灵魂总会比好看的脸蛋沁人心脾。看了他的晓松奇谈后才知道他的博学多才,对事情的看法以及独到的见解。是一本涨知识的书,以后还会翻一翻)
百年孤独(看了两个多月,首先是难啃,其次是被其他事情耽搁了。书中描述的是一代一代的更迭,一代一代的复制,冥冥中做着相似的事,这样呼应了本书的主题,百年孤独,直至消亡。虽然有些情节荒谬,有些无聊,有些可笑。但看完后感觉,直击心灵某处,具体什么,我现在还说不上来,以后有机会再看一次)
霍乱时期的爱情
瓦尔登湖
北洋往事
民国才子传
民国往事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推拿(一部描写盲人的小说,之前又听说过推拿这本书,也听说过推拿这个职业,但到底是抽象的,看完这本书后,变的具体了,再看这本书的两三天里,我好像活在盲人的世界里,窥探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
源氏物语(这本书的地位在日本就跟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一样,但,实不相瞒,不是很喜欢主人公源氏)
小说课(毕飞宇针对中外名著独到的解析,挺有意思的一本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篇幅很短,感触很深)
棋王、树王、孩子王
杨绛传(让我对于先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从生活中剖析先生性格的养成,也更加敬佩先生。)
阳光下的清走(这本书让我这颗浮躁的心,不再囿于这两点一线的方寸之间,此刻,远离平淡无奇的生活,远离有时不可理喻的生活,我在另外一个世界。望有一天,我也有你们的勇气,身临其境你们说的世界。)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冬牧场
阿勒泰的角落
重读围城
前面还会一本正经的每本书看完都会写读后感,后面年底了,事情比较多了,读后感这时也就落下了。好吧,不找这么多借口,反正后面的就是没写,又看了的感触较深的小伙伴吗?欢迎来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