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准备博士申请感觉疲倦,而且积极进展廖廖。当然为了平衡客观分析和情绪表达,这里先写上令我失望之处,再写令人感动或觉得欣慰的地方。
首先是在申请中,遇到硕导师不但不推荐,而且在交流中隐形增加压力和打击:入门以后就一直发现他对很对同学(所有女生,当然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男生的思路和他更接近)的隐形打击,甚至经常把为什不退出学术圈的委婉说法挂在嘴边;而且在讨论时用一种特别精准的方式打击同学的自信心,但几乎给不出任何具体、正面的指导。结合该人近年研究工作情况,可能是给不出具体意见就代以阴阳或直接冷嘲热讽,他自己未必知道。特别记得TA在我发言的时候突然爆出一阵很集中很奇怪的咳嗽。让人甚至不仅心寒,而且觉得可笑。
在申请过程中 他起初答应我之后会推荐,但后来反悔并指责我联系导师过多、研究方向不集中,在此过程中也在我强烈要求下联系过一位老师,但态度冷淡且不耐烦。大部分时候则不正面回应我的要求。我并不觉得他应该满足我的请求,但这种倨傲且言行不一却让人倍感奇怪。事实上也给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比如同等情况下要比别人准备得更多。当然,选校选导的是我,之前目光颇为狭窄(应该早换学校),造成了今天的不如意。不过也许现在也不算晚,至少博士不会选择留在鱼塘,也算是有所觉知了。
我也跟亲友沟通过这个问题,但一来经验和情境不同 似乎没人特别理解我的处境和沟通的难度(如果能正常沟通又何必如此,有些人就是无法交流啊);二来我进来本来压力很大,心情也差,不能保证表达的时候不带主观态度。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被怀疑沟通方式和做事风格而陷入内耗,但更期待真正能突破困境的方式。
此外也遇到有老师表面热情,但丝毫不给建议的情况。在资源和权力的不对等下感觉自己似乎只能是被动被养鱼的一方,被钓着很难受。基于这些情况,把太多精力投入了一些争取机会,而不是真正查缺补漏备考的琐碎程序。感觉很不值得,但又不能避免,还会在有精力时继续尝试。目前最靠谱的解决办法是拉长战线,如果必须如此,也希望找到其它支点。
真切感受到如果只是纯纯用功就可以有好的结果,那整个事情就会轻松快乐很多。想到这里突然觉得,既然如此,不如不顾及结果 就按自己轻松愉快的方式准备即可。读书也不是为了申博,表达总能找到平台。
再想到近来听到的学术圈轶事,感觉比比皆是文人相轻,老师们竟也颇敏锐,也算不是只有我过于敏感多虑了。
但同时也不完全是可悲的。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过几位学品、人品非常温润的师友帮助,有的帮助者甚至从未谋面,就事无巨细地提供建议和资源,才感到一点人文的温度;有的帮助者虽然无法提供正面帮助,却积极支持鼓励,也对为人处事予以启发。我并不一定要获得对方帮助,但对态度却很敏感。别人的轻慢在处于权力下位者看来尤为伤人,当然,这很多时候限于客观情况也不可避免,我毕竟没有什么及时回报的筹码。而且我本不喜欢求人。只能做到自己今后如果遇到同样情况 ,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她人。同时,记得感恩,记得如何与人为善。
当然,也相信问题虽不一定解决,但时间一定会过去,希望至少不负这段时间。为把这个晚上浪费在一些路人身上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