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傍晚,闲着和老婆一起喝茶,一起聊聊一周以来琐碎的生活,聊聊一周的所思所想,说说一周的欢乐或烦恼。我们喝得酣畅,聊得轻快的时候,突然闺女拿着作业本过来,问了一个“ 塑料袋使用 ”的问题,这个问题挺大的,作为父母当然是希望引导孩子去自我学习和探索了。
因此,自然而然就和我们刚才聊的——关于学习的话题挂上购了,于是在和闺女谈论、交流过程中,整理了一下思路,又将这段时间看了两本关于人的认知的书串了起来,稍加思考就又给闺女“卖弄”了一下,对于自己说的学习认知这些也不知道她听懂与否,可能都是自我表达欲望吧。无论如何,先做一个思路的整理和记录吧。
一个人对于读书也好,学习也罢,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认知由浅入深都有4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表层认识或认知,也就是对于一个事物只是有一个表面或者粗浅认知,获取也基本是可以感知到的信息,或可看、可闻、可听等等。
举个栗子,比如一个包包,对于表层认知,基本就是知道这个包是什么品牌的,什么颜色,大概多少钱等等一些表面的信息。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大部分事物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这一方面是,对于人类来说,大部分事物是不需要去深究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大脑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不能每个事物都是掌握很广、很深。可以说,这也是我们人类之所以创造性的发明“分工”的一个基本原因了。
第二,在深层认知,也就是对于一个事物我们在认知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好的拓展,在这个层面的认知往往不能通过感官直接获取信息,而是需要我们通过思考或者其他渠道进行信息的搜集,以便于加深对于这个事物的认知。
还是说包包的例子,深层认知层面就会去深究这包包的材质是什么的,有什么特点,产地哪儿,都有哪些工序;甚至进一步深究同款包包的产量,生产此包包公司的情况,此包包的竞品有哪些等等一系列的信息。
对于我们大部分事物真的是不需要去这么做的,但这个层面的认知却是我们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认定很重要的参考坐标,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甚至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也可以说对于某个事物或者某个领域的深层认知可以决定了我们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成就的高低。
第三,形成一个概念或者逻辑,在此阶段基于深层的认知,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进行一个浓缩,形成一个我们的思考逻辑,或者说形成一个自我特色的概念。
还是说包包,通过对于包包纵深的了解和研究,可以说对于包包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了。那我们的大脑就会对这些深度和广度信息进行高度的加工和浓缩,从形成我们自己对于包包概念的认知,概括来说就是——我们自己的时尚概念或者时尚逻辑。
当一个人具有自我的时尚概念或逻辑的时候,那实际上就是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树立了一个标准,用这个标准做进行决策,同时这个标准获得一定范围的认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设计大师”或“时尚大咖”等等。
因此,大家经常看到在各种媒介上看到的所谓大师、大家基本都达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形成了“一家之言”了,也就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自我判断体系,可以在自我的逻辑下自圆其说了。
当然,这好处是成名成角了,可往往也是很多人固步自封的开始,或者盲目自大的茧房。
第四,也就是最后一个层面,是一种迁移认知,也就是形成了自我逻辑和概念之后,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者局限于自我,而且可以将形成的自我概念或逻辑迁移到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人身上,这有点像中国武术里边经常说的无招胜有招。
比如包包的例子,在形成自我的时尚概念或逻辑之后,是否可以将这个一整套的概念和逻辑迁移到不同的领域或行业中。而需要迁移就是需要开放,将自我形成的专业能力、核心概念、逻辑思路等形成的“专家闭环”重新打开,向更多的领域、更多的群体开放。
因此,这个阶段对于迁移的核心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突破在自我巨大努力下形成的“茧房”,因为只有开放了,才能有新鲜的空气进入,也才有新的自由,也才能真正将既有的核心概念和逻辑成功迁移到新的行业或领域。
整个的认知过程梳理下来之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其实没有过多的所谓依据,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经验、感知或思考的一个梳理,也是对于之前读过的书的一种反刍,至于恰当与否那自然是无从去考证的了,权当是一种周日家庭喝茶时光的一个甜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