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准备一个能接纳个性的自己

印象中,有一种人群,看到别人的特异之处,喜欢说,谁谁谁今天干嘛了,谁谁谁喜欢做什么,谁谁谁是个什么样的人,哈哈哈笑一场。

嘲笑,自嘲,然后继续嘻嘻哈哈地交往,特异大概等于特征,或是个性,在那个人群,对个性除了接受,更多是欣赏。

还有一种人群,喜欢说,某某人怎么那样,怎么做出那样的事。言下之意,特异不正常,个性不被允许,最好是所有人想法、行动一致。那是一种怀疑、不接纳、否定的态度。

用《非暴力沟通》来解释,前一种语境是观察,后一种语境是评判。观察给人包容、接纳的氛围,让每一个人可以轻松做自己。评判让人感受到不被接纳、排斥,对个性是压抑。

我们经常说要不遗余力地鼓励孩子做他们自己,那么我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可以减少我们日常中的“怎么”二字,减少我们的怀疑和否定,用接纳、欣赏、鼓励来对待孩子的个性。

更进一步说,接纳、张扬我们自己的个性,用接纳、欣赏、鼓励来对待身边其他人的个性。毕竟,置身一种氛围,沐浴在一种气场中,从完整统一的我们身上,孩子更能自然习得一种人生态度,是不?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尊重做自己的其他人,是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来 我的离开只会让你过得更好 让你找到真爱 那我还纠结什么 还留念什么 还自己骗自己什么 真的不值得 最后还是小...
    小傻傻94阅读 1,248评论 0 0
  • 希望有一天妈妈变成只能依赖我一个人来生活,没有我就什么也做不到,这样她就再也不会拿谁谁谁和我比较了,因为他们都养不...
    今天也好想死啊阅读 1,475评论 0 0
  • 今晚无意间翻看自己的电话通讯录,发现有太多的人有几年没联系了,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每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电话号...
    老马一枚阅读 2,929评论 0 0
  • 我是微不足道的 可从小 就受了太多的惊吓 你想着法子折磨我呀 或捆或绑 或剪或扎 或用那莫名的东西 在我丛林里划 ...
    本无痕阅读 2,713评论 3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