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或者暴力行为层出不穷,翻看报刊杂志或新闻媒体,总会有自杀或暴力伤害他人的消息充斥版面,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均有不同的案例,有研究数据表明,“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成为首位死因。”
更有甚者,走上轻生之路的人中有些还是学校的老师,对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竟然也用令人痛心惋惜的方式让生命戈然而止,不免令人唏嘘,感慨万千。而这些自杀或暴力现象的背后总会引发人们的议论:为什么要选择自杀?遭遇了什么挫折?选择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想过亲人的感受吗?在屡见不鲜的自杀现象背后,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以为,社会、家庭、学校有必要给学生补上关于“生命教育”这一课。
生命教育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钠﹒华特士首次提出,在于让受教育者直接面对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以达到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它不仅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及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方面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倡导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
选择自杀的人,是因为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对“生命的敬畏”。记得著名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过:“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通过死亡教育可引导学生思考对死亡的认识、探讨关于死亡的看法和观点,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心理,懂得生命的珍贵,懂得不能随意践踏生命,坦然面对自己与亲人及他人的死亡问题,增强受挫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尝试从社会、家庭、学校等三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1.发动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参与。
通过电视公益广告或广播、媒体,在公交、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宣传海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经常插播公益广告,让大家充分了解居家、校园、社会、交通等安全常识,防止意外的发生及掌握意外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懂得生命的美好,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
2.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引导家庭树立对子女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与孩子日常生活的接触中灌输给他们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家庭可通过生命的起源或以身边亲朋好友的离世为切入点,从小给孩子灌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理念,引导他们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关爱自己和他人,崇尚生命。
3.学校的生命教育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涵盖探究生命起源、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举办“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等专题教育讲座,使青年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于‘’生命教育‘’,您有什么看法?敬请留言。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校的那些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静待花开校园随笔。(或搜索微信号:jdhk910xysb)
附件:
在此推荐一些适合对孩童进行“生命教育”的读本,供大家参考:
《一片叶子落下来》
《爸爸的围巾》
《爷爷变成了幽灵》
《爷爷的红颊》
《麦先生的旅行》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奶奶的护身符》
《谢谢传递给我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