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三的时候在外地实习,与合租的朋友去喝酒。
我其实是一个连啤酒都不太会喝的嘴炮而已,才刚刚抿了一小口就皱起眉头。他笑着说:“你们女生真奇怪,明明不会喝酒,说起来却比谁都起劲。”
谁听都是想要倾诉的口吻,果然接下来他开始细数自己的历任女友。
我问他:“我很好奇,如果你曾经特别投入地爱上过一个人,分手后还会再爱上别人吗?”
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我也不知道他的回答是否具有普适性。
他说:“不是说会不会爱上别人,而是最后你会发现,你爱上的,归根到底是同一类人。”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
吐了个槽,其实我知道,不是的。
没有什么最开始的那个人,也没有什么客观上的相像,我们爱的那个人,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模样。长发也好,短发也罢,真正相像的,或许只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那份、想要和这个人发生故事的冲动。
我又喝了一口酒,五官挤到一块儿,他把纸巾递给我,说:
“快去恋爱吧。”
02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跟着社团的前辈一起去参加社会实践。
大约一周的工作草草结束,回程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离开,最后只剩下我俩,有些疲惫地坐在衢州拥挤的火车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我问他:“你为什么和现在的女朋友在一起呀?”
他说:“因为她很可爱呀。”
我继续起哄:“那我也很可爱啊。”
言外之意“我咋没人追”。我以为他会借机没有恶意地“嘲笑”一番,然后大家嬉笑着翻篇。可是,他特别认真地回答:
“对啊,或许只是因为我先遇到了她。”
我特别感谢他的真诚,到现在也还是如此。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关于爱情的“时机”的问题。也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类似的桥段,只把它当成老掉牙的、滥竽充数的台词,仅止于台词。
但越是长大,越是到了可以恋爱的年纪,才明白时机原来是那么重要。
也正是因为明白了时机的重要,才不再惶恐不安。
03
像我这样,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恋爱过的女生肯定是少数了吧。
对爱情还充满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想象,脑袋里装了一大堆天马行空的问题,然后道听途说了一些故事,摆出副很老道的样子,时不时还能给人指点一二。
可是他们说的故事,都好琐碎,唯一的共通之处,大概就是我从来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站在离爱情很远的地方,自以为看到了真相。
好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恋爱了;而且在有了这种想法之后,竟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或曰不妥。
我并不需要勉强自己去经营一段亲密的关系,去让另外一个人踏足我的私人领域。
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度过四季,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
来自朋友的“业精于勤,荒于搞对象”的论调则更是坚定了我的想法。
大概是冥冥之中注定,我这种消极想法要不得。
04
我与初中时的闺蜜一直保持着写信的习惯。
前几天收到了这月的来信,一如既往地抱怨她忙碌的课业,吃土的生活状态,还有她那个特别幼稚的男朋友。
当然也要鞭挞我,文绉绉地引用了一句诗,我都给背下来了——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她说:“矮牙,你不要觉得一个人很好,一个人其实一点都不好。
“你不要觉得恋爱会带给你好多好多的不便跟困扰,你明明还在可以疯狂地追逐、疯狂地经历、疯狂地受伤的年纪啊。
“你长得这么好看,不谈恋爱多可惜。”
我看完了她的信,天空倒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明亮,风还在吹动树叶,一切都是静静的,看上去特别适合牵着某人的手,去走那一条虽然坑坑洼洼但莫名有情调的柏油路。
05
就同我一样,爱情于好多姑娘而言,都来得太迟了。
但是我好想要告诉那些可能还在默默等待的、或许还带着不安的女孩子:
你是那么可爱,总会有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孩子,请你去吃咖喱鱼蛋啊。
-END-
据说,每当看到11点11分的时候,就表示有人在想念你
每天晚上11点11分推文,给你一个晚安吻,陪你度过难熬的失眠夜 (ID:app-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