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鉴定宋代定窑瓷器了吗?
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发明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一张最能代表中国的名片,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国外一提到瓷器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无与伦比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瓷器中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闻名遐迩于众多瓷器种类,以其精湛的工艺,别致的造型,精美绝伦的釉色,成为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继唐代邢窑白瓷而起以烧白瓷为主的定窑瓷器鉴定要点。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宋代定窑瓷器的鉴定。定窑瓷器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从胎釉的角度,宋代定窑白瓷器鉴定可以从四个方面去鉴定: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宋代定窑瓷器鉴定时要注意的要点。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宋代定窑瓷器鉴定时必须特别留意。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定是否宋代定窑瓷器的一个基本特征。
中国人最懂瓷,也最会玩瓷,从各式各样的瓷器器型中,便可窥见这股十足的“玩劲儿”。瓷器一直都是收藏界的主打藏品,稳居国内古玩收藏市场前列。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在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掌握宋代定窑瓷器鉴定的要点,认真观察和比较,不轻易下结论,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去伪存真,让我们更好的收藏宋代定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