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一句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我只是草木众人,肉身沉重。很遗憾,一直不能实现财务自由。我会在双十一守夜,会在加薪时雀跃,会为买不起的心仪之物黯然许久。在尘世中浑浑噩噩,匆匆半生。
但是我却也时时会觉得豁然,也经常会说服自己,亲近远人疏事。——之所以心境会变好,皆是源于阅读。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和解。”
阅读,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念,它给我带来改变。
这种改变首先是知识上的改变。
我的阅读兴趣很广泛,诗歌戏剧,历史哲学,推理武侠,名著经典,不一而足,但觉不足。这让我了解更多的领域,也能够相互参证。钱钟书先生写作《管锥篇》,喜欢用古今中外的不同知识来互相印证,博闻强识,这离不开他的常年手不释卷。我很崇拜他,也喜欢他的这种写作方式,——我试图去解释《长生殿》中的陈玄礼的异常举止,用徐向前的晚年追悔去分析《长征》中西路军的败亡。尽管著述有时不彰,学说有时可商,却始终也有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丰富的知识还让我的谋生之路更加游刃有余。
阅读给我带来的还有生活趣味的改变。
俗话说,人无癖不交。我的爱好不多,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不爱运动,也不喜欢远足。买书、读书、藏书就成了我最持久的兴趣。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打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生活变得绚丽多姿。一旦乐在其中,自己也就变得不那么自卑,不那么油腻了,甚至有时还有一点精神贵族般的错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时常觉得有趣,和生活相看两不厌。
阅读于我,最深刻的改变莫过于它是我寻找意义的旅程。
兰亭集序里面有句话,“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生死,是一个不能绕开的终极话题,我们始终要面对,要接纳,要释然,要找回自己的定位,寻找生命的意义。阅读,就像一段旅程,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些人倾心已久,有些事纵情一时,有些人不愿再见,有些事不想再提,在这当中,我渐渐学会认识自己,——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李白告诉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士德说:“我希望在你的虚无中,找到一切”;《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妮娅爱得如痴似狂,《恶意》里野野口修的恨让人脊背放凉;《西方哲学史》是那么风趣隽永,《天朝的崩溃》又是那么沉重低回。
在这段和书籍为伴的旅程中,有无限可能,——这也许就是我找到的终极意义。
改变,从阅读开始。
阅读,却是不变的坚持。
BY ZJMR
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