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娄曲静
初夏时节,我随家人外出旅游。我们此次旅游的景点是一座奇特的大山——一座数万年前因地壳运动而铸成的石头大山。
抵达景区,站在山脚,仰望山顶,石山的坚硬和巍峨令我震撼,但内心隐隐有些遗憾。我以前见过的大山郁郁葱茏,被茂盛的山木覆盖,远远望去,仿佛山脉披上一层层绿绒绒的毛毯。微风拂过,草木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而眼前的石山,想观赏如此景象,恐怕只有奢望了。
这样的光秃秃的石山,生命之根如何能在此扎根?更不要说郁郁葱葱的景象!这起伏连绵的石头山,在这炎热的夏日,令我联想到《西游记》里到火焰山,焦渴难耐,草木不生……
而我们今天的心愿就是征服这座石头山,爬至山顶,体会一下征服大山的人生至味!山路时而陡峭,时而舒展;时而狭窄,时而宽绰。两旁陪伴我们的是一大块又一大块坚硬的磐石。
时间在我们的步伐和汗滴中静静流淌,两个小时后,当我们即将爬上山顶时,家人喊道:“快看,那儿有一棵大树,好高好高的一棵大树。”我环视四周,竟真的发现有一棵大树从这座石头大山上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起初我以为是眼睛的错觉,在如此环境里,怎么会有生命之根?但终究是我错了,一棵参天古树硬生生地在此地闯出了自己的生存之路。树干笔直挺拔,通体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霜的灰褐色,表面布满了斑斑驳驳的纹路,似乎在诉说着可歌可泣的求生之路。
我驻足细观,不由屏住了呼吸。这棵树的主干直径约有两尺,高度超过二十米,树冠如伞,在大山的一角投下一片可贵的绿意。最令人惊愕的是,在树的旁边的牌子上,竟然写着一千二百年。
我抚摸着古树粗糙斑驳的树皮,感受到一种奇特的温度——一种直抵人心的生命的温度。树皮上的沟壑纵横交错,每一道裂纹都似乎诉说着它向上求生的往事……
"它是怎么活下来的?又怎能如此长寿?"我喃喃自语道。
我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些裸露在外的根系。它们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韧性,有些细长的根须竟然穿透坚硬的岩石,在这些根系的周围,石头上布满了细密的裂纹,我禁不住感慨道:这需要多大的生命智慧之力啊!
树下的石缝中,我发现了些许褐色的粉末——这是树根分解岩石后留下的痕迹。在这些粉末周围,竟然生长着几株小小的植物。这棵千年古树不仅自己活了下来,还为其他生命创造了生存的可能。
下山时,我频频回头。夕阳为石壁镀上一层金色,那棵古树的轮廓在光影中愈发可敬。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屹立在时光的长河中,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返程时,我一直在想:我们常说的"逆境求生",在这棵古树面前显得多么苍白啊!古树面对的不是普通的"逆境",而是看似绝对不可能的生命禁区。但它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如此挺拔、如此庄严,如此可敬!
或许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一种能够突破一切限制的力量。这力量常常被我们忽视,被现实的种种困难所否定。但只要你愿意相信,它就真实地存在着,就像那石缝中的千年古树,静默而坚韧地证明着生命的力量。
车窗外的风景渐渐模糊,但那棵古树的形象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即使被命运置于石隙之中,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生长……
作者写于 2025年7月中旬
注:此原创文章被收录于作者娄曲静散文集《遇见》 在简书首发 版权归作者所有 若转载此文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