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1月25号,是孩子们拿素质报告单的日子,我们老师要开寒假前最后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我刚进学校大门,就被一群欢天喜地的小家伙围了起来。“老师,我语文考了130。”“老师,我考了125。”“老师,我考了127。”“老师,我考了117。”……“老师,我考了111。”“老师,我第一次上到三位数了。”这时的我就跟这群孩子一样,心里乐开了无数朵色彩斑斓的花。
考了111分的是S,我忍不住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老师相信,你还会更好的。”S平时比较张扬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这孩子的分数来得是那个不容易。
S是个阳光男孩,微黑的皮肤,有棱有角的五官,一笑就会露出一排洁白的整齐的牙齿。说话做事都很讨人喜欢,所以,从初一刚入学时我就很关注他。后来,慢慢发现,这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喜欢讲话,手里摆弄笔啊,橡皮啊,还有你想不到的小玩意,一句话,从来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认真安稳地听课。刚开始,我也很是不习惯,找他谈了很多次,软的,硬的,都用了,也没什么改观。倒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让我感到:S这种听课状态对他来说是正常的。因为,在我讲课时,他表现出了很好的理解能力。
S是天生的理科脑子。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都是一流,语文和英语,可就不那么好对付了。因为他害怕背诵,害怕动笔。语文古诗文、生字词的默写,经常是错的一塌糊涂,一篇作文,有时都能写三个星期。
我摸清了这头小犟驴的脾气,对他表现出了超常的耐心。但是,耐心也有底线呀,有时,我被气得真想把这东西拽过来拳打脚踢个痛快。可我又总是想着: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再说,这孩子可没少挨打呀。
在初一的时候,有一回和班里同学闹矛盾,S的父亲被班主任叫来学校。记得那是一个晚自习,我在班里辅导,女生H哭着跑来喊我:“老师,你快去看看吧,S快要被他爸爸踹死了。”我听了就很愤怒,但是转念一想,人家父亲管儿子,你任课老师又怎么插手呢,难不成不是他亲生的,还真能把孩子打死?我还是做好明天的安慰工作吧。等我第二天早上到校看到S正在班级门口欢的像一头春天田野上的小牛犊。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已经被打得皮滑了,根本不把打当成一回事了。果不其然,后来因为作业完不成,上课讲话等不知被带回家打过多少次。
有一次S的妈妈告诉我说,有一次在家被爸爸打得那个惨,她都看不下去了,哭着说:“俺不管学不学习了,俺就要个要饭的儿子算了。”但是,S的妈妈又会经常跟我说:“刘老师,S作业不做你使劲罚,重重罚,不要让他吃饭,不要对他太好。”当时我就感觉到,这位S妈妈意思是我对她孩子不够狠,但我只能微笑着答应。
也许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就希望孩子能考高分。S每次语文考试,满分140,他大多是在90上下,有时甚至80来分。从我的角度来想,如果孩子不是从内心想学习,所有的逼迫都只能让他更反感,反感家长,反感老师,反感一切学习。
好在我跟S相处很和谐。有时我会说:“儿子,咱能好好学习不?”S就会露出极少见的腼腆神色。有时,我正聚精会神地走路,他猛地从我身后拍我一下,我着实地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是S,我们师生就如娘儿两个一样,欢快地大笑起来。
S对我的一片热心,让我也不忍去苛责他,更不要说什么不让吃饭之类的。有一回,我生病了,身体还很虚弱。上课时孩子们有些讲话,我就说:“孩子们,我给你们上完课,九班还有课呢,老师很累的,能理解一下吗?”(当时九班语文老师病假,我带课)S猛地站起来,很气愤地说:“九班的语文老师多会才能回来上课,把我们老师累坏了怎么办?”当时我真的很感动。
这次期末考试前,我把S喊到办公室,告诉他这也是证明自己的时候了,该爆发的时候就要爆发。我问S:“最后复习的时候,能不能听老师的话?如果好好干,110分绝对不成问题。”S表示一定听老师的,最后果然如愿。
成绩出来后,我给S妈妈发了个微信:儿子语文111分,我们师生和谐相处,并不代表成绩不能提高哦。
微信里传来S妈妈高兴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