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我很早就想探讨的一个话题了,十几年前我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曾经在心里纠结过到底应该怎么选择。直到现在,依然会有很多同学咨询这个问题,可见,这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今天我们主要选择了三个角度来说一说。
第一,技术提升
互联网、计算机在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内,还算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也是从业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我所接触到的开发团队中,一部分是计算机专科出身,但更多的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而半路出家的,这其中有学数学专业的,有学体育专业的,有学地理专业的,有学化学专业的。
我从来没见过有哪个行业有计算机IT行业这样有包容性,只要你有兴趣、你要你肯学,都能给你提供符合你的工作岗位。慢慢的,好像所有的行业都变成了计算机相关行业。这是这个时代的红利,也是科技的红利,要感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这里介绍几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第一阶段是由于国外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我们更多的技术都是从海外传入,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技术向东南沿海城市聚集的现象,也就是上海广州深圳作为科技前沿阵地,率先进行IT崛起,比如说华为腾讯。
第二阶段是伴随着IT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制造行业也快速的跟进,大量的电子厂、新一代的智能设备制造加工厂如雨后春笋搬的冒出来。这个时期崛起了珠三角和长三角。
第三个阶段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或者说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说代表着科技新时代的杭州,电子之都的成都,科技领域的武汉。
目前中国IT行业的大格局已经形成,两级分化明显。一方面一线城市和一系列具有科技特色的城市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技术资源池,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这些城市,只要你技术能力强,找个高薪工作一点不用愁;另一方面,无法完成技术布局和行业沉淀的城市,越来越无法留住科技人才。打个比方,我一个搞嵌入式C、C++开发的,回到我们家乡小县城,基本毫无用武之地。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
第二,生活习惯
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号,比如北京称之为帝都、京巴;上海称之为魔都、阿拉;广州称之为妖都、羊城;深圳称之为鹏城、雌都;杭州称之为土杭……,不同的外号,或多或少展示了这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说到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它的文化,我们选择一个城市,其实说白了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往宽里说,甚至就是选择了将要过的一种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首先我们简单讲讲什么是文化。刚刚毕业进入到公司,入职培训时或多或少就讲到这个企业的文化,刚开始还不太理解,一个企业有什么文化。慢慢的,当你渐渐融入到你的团队,你就会发现,大家处理事情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流程开始趋于一致,一方面是团队作业流程的约束,另一方面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慢慢被感染。团队作风严谨、肝胆敢拼,几年之后,整个团队单拉出来的人都是如此。
文化其实就是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和做事的方式方法,甚至是一些做人和做事的原则,也就是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怎么做才叫做正确的一套标准。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系,一个班级,都有其文化,一个城市,当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化。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城市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个文化的影响,你每天上班下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老婆(或者老公),这些人构成了你的基本生活圈,都在潜移默化的互相产生影响,这就是文化的威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饮食文化,你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喜欢吃面食的同学,跑到南方城市,天天对着白米饭,可能会昏过去的。一个四川人,从四川跑到上海,还娶了个崇明岛的姑娘,每天早上一大碗白米饭,直接拌糖吃,他可能会说他想自杀。
第三,生活成本
前面废话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说的是“城市特色”,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家在选择城市的同时,城市也在选择你。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能不能在这个城市生存生活下去。
生存和生活是两个概念,我当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北上广打拼,我觉得凭借我的实力,可以生存,但无法好好生活。获得不错的收入应该没问题,但想要成家立业,在当时可见的情况下难度太大,加上我是一个爱好折腾爱好玩儿的一个人,更加喜欢充裕自在一点的生活,所以就选择了次级的省会城市西安,也是我的家乡。一来购房压力不是那么大,二来有很多的同学亲人都在这座城市,周末抽个空一起聚个餐聊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面不得不说,选择一个城市生活,主要就是衣食住行、教医文娱几个方面,目前区别最大的,还是住的方面,房价是每一个打工族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教育和医疗是紧接着重点考虑的。我有很多认识的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上海飘着,你要说收入吧,确实不低,但想要在北上广买房安家,只能买到比较偏远的地方,要是核心地段,难度还是不小,眼看着小孩要上学,很多都考虑要回到省会城市。
年轻的时候倒也无所谓,刚刚毕业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晚上下班回去睡地下室也行。我记得刚毕业时去北京找同学玩儿,晚上喝完酒一起去他地下室住处,一层一层下了五六层,我当时就震惊了。但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有了老婆孩子,总不能再去地下室,再过得紧巴巴,小孩的成长,小孩的教育都会被拉上日常。
如何衡量你是否能够在一个城市生活,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月收入能够达到当地房价的平均水平,你可以生活的比较轻松一些。如果夫妻二人,一人负责买房,一个月一平米,三十年的房贷,可以轻松负担150平米。150平米的房子一般来说可以够中国普通家庭居住。另外一个人挣钱家用,负责家庭里里外外,可以生活的很滋润。
综上,我最终的一个建议策略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去大城市、技术前沿阵地去闯荡,去看一看,学一学,等到有个三五年的技术积累之后,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来定居,找个安稳一点的或者说有一定保障的企业,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前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