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口之家的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没有什么新锐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一位百岁老人以近乎平淡的笔触平静地讲述自己与家人的人生故事,初读,却让我心头发堵,几欲落泪。

读罢月余,仍难释怀,忍不住再次捧读。这一次,终至落泪。

钱钟书夫人杨绛在92岁高龄时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于不动声色中叩动人心。

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于1997年先于父母离世。

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

牵手人送枕边人。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侣的老人,在其人生最后的岁月中孤单前行,辗转回顾,终于用朴实的文字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展现在我们面前。

此生难再,此情可寻。

她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其中,第一、第二两部分可视为一部分,是用梦境的形式讲述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文章结构慧心独具,视角独特。

第一部分,起笔很平和,直接交代自己做了个梦,毫无故弄玄虚之感: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锺书不知到哪里去了。”

几近白描的手法,营造出电影画面般清冷的梦境。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这类的梦作者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

梦中,孤单的身影,凄惶的心情,一个无助但镇静的老人,让人想伸手搀扶,又恐惊醒梦中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作者托辞:“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其实,是作者将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的一段艰难时光以艺术的手法记录下来。

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作者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字里行间,沉静地流淌着的悲伤,看似波澜不兴,实则暗流汹涌。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每一个字都能让人触摸到泪水,每一句话都渗透出一种清瞿旷寂的诗意。

这一章的结尾,作者写她睁开眼睛,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梦与现实,刹那归位。

“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刚刚还沉浸在她用文字所营造的嶙峋的诗意中,读这一句,犹如一块大石头砸中我的心,“咕咚”一声,便将失亲之痛苦、独存之寂寞、思亲之凄楚、寻梦之彷徨……万千滋味打翻,搅成一团粘稠的物质,紧紧地糊在我的心头,箍得我的心阵阵抽搐,让我喘不上气来。

我们都将有老年。我们的老年,谁愿意面对这样的境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部分,杨绛以平实感人的文字用心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所经历的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的温馨细节及风风雨雨的坎坷历程。从英国到法国,从上海到北京,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美好的家庭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一段平凡温暖的人生历程,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在作者笔下,活泼灵动,呼之欲出。读之,可以品味出人性的温暖、书香的安宁,更能从心底慢慢滋生出一股温暖的气息。

很让人敬佩,在那个许多名人休妻再娶的年代,他们不离不弃,那一份温润细腻、悠久绵长的爱情,羡煞多少人。

也为他们庆幸,在那个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年代,他们虽也受到冲击,但竟能在相互扶持和呵护中侥幸保全。

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一路走来,尽管坎坷,可都凭着那一股顽固的呆气一步步挺了过来。他们好像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这是学者的智慧,也是善者的幸运。

作为一个母亲,我更为作者笔下流露出的对女儿的爱与痛悼之情动容。

女儿一直让作者引以为傲:

“圆圆(钱瑗乳名)过目不忘。“

“圆圆观察细微,她归纳的结论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正确。”

“阿瑗耳聪目明。”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可是孩子怀在肚里,倒不挂心,孩子不在肚里了,反叫我牵心挂肠,不知怎样保护才妥当。”

阿圆先于父母离世,作者安慰旁人也安慰自己:“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

怜女之情,爱女之切,失女之痛,纠结在这些隐忍的文字之中,读来让人恻然生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钱瑗给父母做饭吃,期待父母的评价。作者怕她失望,总说:“好吃!”她带信不信地感激说:“娘,谢谢你。”或者看到爸爸吃,也说:“爸爸,谢谢你。”“我们都笑她傻。她是为了我们的营养。我们吃得勉强,她也没趣,往往剩下很多她也没心思吃。”

一家三口人互爱互惜之情跃然纸上。

关于钱瑗的婚姻和丈夫,作者只做了几笔交代,未做具体描述,焦点只聚集在“我们仨”身上,读来仿佛感觉这世上只有“我们仨”。

相守相助的我们仨。

相聚相失的我们仨。

看得人心头既温暖又哀伤。

掩卷,任这温暖的哀伤在心头流溢,脑中,却有一张张亲人的面庞在缓缓掠过。不由心生感念:彼世,不知各自所来何处,今生,能成为一家人,该是一种多么温暖的缘分。这缘分,我该如何去珍惜,去呵护?

倾我一世之力,可能护其万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杨绛也清醒地认识到: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读至此,心头大恸,泪水又抑制不住地模糊了双眼。此生在世,我们都渴望爱,追求爱,可是,这世间可会有一种爱能让我们永远拥有,永远不用害怕失去?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不过,读这本书,却为他们一家感到欣慰,毕竟,这一家三口人曾经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既然人间没有永远,那么,就让我们珍惜我们所能把握的每一天,善待我们所有幸结缘的每一个人吧。一念,一行,一喜,一嗔,皆由缘生,皆为缘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绛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曾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杨绛自幼聪颖,酷爱读书。

父亲对小杨绛特别钟爱,曾戏谑问她:“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杨绛答:“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一星期都白活了。”

自幼饱读诗书的杨绛在东吴大学求学时便被誉为“才女”,在清华读书时,便开始文学创作,备受朱自清欣赏。

她的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集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杨绛,却倾其一生对大才子钱锺书温柔陪伴、悉心呵护。

丈夫钱锺书充满爱意地评价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女儿钱瑗曾评价杨绛的文字:“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我们仨》,如一杯清茶,一品,再品,茶香仍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