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03-23克伯屈的“设计”法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克伯屈是杜威的学生和亲密的同事,他的探讨大多可以看到杜威的影子,有时甚至就是在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克伯屈反对学校超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脱离儿童生活的强迫式和天鸭式的教学。他强调。比可测验的知识更需要被要重视的,是不可测验的态度、立场、鉴别力等能力的培养。他说:我们需要的公民心胸开阔而又有批判性,广识博闻而又有头脑遵纪守法,并为公众利益尽责。而旧的学习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态度的形成,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改革。​

      首先,克伯屈认为,儿童对于所学的内容,不仅要能够应用它,并且要愿意运用它,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被学会了。其次,克伯屈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有完整的实际生活为内容,要给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和自主机会。让儿童在教师明智的引导与管理之下,练习发自内心的确立目标和选择目标。练习自己定出计划,练习自己执行计划,练习自己做出判断和评价。这就是克伯屈所谓的“设计”法。而此时教师的职责则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改进学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鉴别力,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判断思维计划和行动的能力。教师帮助儿童的最好办法是帮主儿童自助。

        克伯屈非常重视亲身经历、直接经验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但他也指出这并不是说对儿童听之任之,有通晓某一领域的人引入儿童的学习过程,可以大大缩短,他因此而省去了代价很高的盲目摸索。他同时也说帮助当然是指对儿童的经验加以明智的督导。如果父母教师或别人不帮助儿童儿童永远赶不上本民族在数不清的年代中所学的东西。​

        克伯屈与杜威都认为儿童在8岁之前,应该以“做中学”。这个时期儿童主要忙着说话和做事,所学的怎样做,所学的知识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储备。因此,很少进行理智的阐述和有意识的思考。8-12岁,重点应该放在读、写、操作、算等能力上,这时应该学习规律知识和技术,可以学习机间接知识。12岁以后,可以进行分科目的系统学习。

        ​这些论述对我们有以下启发:

1.​过度关注会毁了孩子。很多时候,教师和低领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不必指手画脚;孩子拖地洗碗时,即便没做好,不要去“指导”;孩子排队等秋千时,家长不要冲上去与别的孩子“谈判”,请求别人让一让;孩子摔倒了,不要着急,可以等他,但不用再唠叨这件事,他会自己爬起来。。也许这就是许多人喜欢独处,或者说,独处让人更加优秀的原因吧。

2.强迫低领儿童大量读写是拔苗助长。儿童首先需要学习的是直接经验,需要大量的观察、触摸、摆弄、操作、搭建等活动来学会做事,先关心把眼前的事做好,再关心学习。其次是间接经验。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观看影视作品等学习活动来学习。最后才是文字、抽象符号等系统的学习。

3.给儿童足够的自由,并不等于对儿童的胡乱玩耍听之任之,教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引领可以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大大缩短。

4.教师应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改进学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鉴别力​未己任。若一个教师长期以此四条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大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