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宝小坦克后,从在医院里就开始学习如何给宝宝使用纸尿裤,对我来说时隔19年重新养孩子,也是一位养育“新手”妈妈呐!我对纸尿裤的最初使用是从某音的视频里开始认知学习滴,当然,这个部分并不难,如果我告诉你换尿布里藏着大学问,你是否开始好奇?
首先,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吗?
你有关注父母或照料他人的习惯吗?
“什么,问这个问题?换尿布和这和问题有关?”
对,你没听错,因为这个问题就藏着换尿布的大学问。从婴儿内在心理情感发育来说,换尿布“工作”是一个给情感“加油”建立优质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
对婴幼儿的日常照料中,换尿布就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换尿布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件卫生工作,是为了防止婴儿尿布疹,保持婴儿的干净、干爽和舒适。
当了二宝妈妈的我做了简单计算:从孩子出生到2岁左右,每天按照7片纸尿裤计算,也就是365×7×2年=5110,在小时候我们要给婴儿换5000多次呢,如果每次换尿布平均3分钟,也就是说对婴幼儿的照料中我们将有255个小时陪伴着我们的宝宝,对于我从出了月子就开始工作的“新手”妈妈来说,我非常留意亲子陪伴的时间和品质,也在昨天给小坦克换纸尿裤时经历的小风波,让我重新梳理了关于照料婴幼儿“换尿布”的学问。
对换尿布“工作”学习践行中,截止目前我有3个要领分享给大家:准备好、缓缓地、真实的聊天。
1.“准备好”:小坦克有一个专属的小包包,小薄毯子、纸尿裤、湿巾、柔纸巾、护臀膏,随时为更换纸尿裤或者出门做好准备着。
2.“缓缓地”:照料小坦克的时刻,提前告诉他如“再过1分钟,妈妈要给你换纸尿裤啦”,细细、慢慢地靠近他抱他。
3.“真实的聊天”:如“我们慢慢躺下来,来做个全身按摩,你看,这是新的纸尿裤,妈妈要开始给你换纸尿裤了,我要先褪下你的裤子,对,你要抬一下小PP,现在我要解开纸尿裤的粘扣啦……”
我一直以为我做的很好,大概在小坦克6个月左右时,有一次,当我再次将小坦克两只脚踝握在一起将他的腿拎起来换纸尿裤时,因为不舒服他的反抗让我和他竟然对抗了一阵,我的理由很简单:小PP需要清洗,你就是要配合我,不能反抗,而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我这样拎起他的姿势是会让他不舒服的,那一刻后我反思了自己,重新调整了给他换纸尿裤的动作,也发现在同他聊天里,他也越来越能在“提前告知”后很配合我完成一些对他的照料“工作”,尤其是在一岁后越来越依恋我的阶段。要是我有课要去书馆工作,“提前告知”他后,他睡醒后不见我情绪也能比较良好,老妈一直说我“提前告知”这个办法“很有用”)
早上晨读养育法中提到:在照料宝贝换纸尿裤中,当我们把这个“工作”看做是亲密和学习的一个机会,我们越是体贴宝贝,越就能够给他提供一种安全感,一种被尊重、被细心照料的感觉。我们的宝贝是能够通过我们的双手、声音和眼神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爱和照顾。
如果我们是快速和机械的换纸尿裤,宝宝的感觉是收到了一个负面信息:照顾身体和大小便是令人不愉快的。所以,当给宝贝递一个玩具转移分散他注意力时,这个负面信息就得到了强化。我们的宝贝学会的是无视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被冷漠对待失去了与我们的情感连接,孩子会养成不关注自己身体的习惯,养成不关注正在进行的事情的习惯,并养成不关注父母或者照料他人的习惯。
晨读中我还想到了平时接触的一些孩子,一些在集体活动中不能感受到他人情绪,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们,还想到了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们的行为,是否是养育者在对他们小时候的日常照料中对他们传递了过多的类似的负面信息呢?
此刻,书写到这里,想起了今早我和小坦克在被窝里的一场舞蹈。那一刻,当我播放了一首《花草香随风》时,我被音乐的美感染了情绪,随手拿起他的小方巾开始了手部的舞蹈,小坦克睁大眼睛看着我,看着他老妈随着音乐身体晃动的那么开心,表情充满了困惑,不晓得他老妈在搞什么鬼,当我又拿起他的小袖头开始挥来挥去,随着音乐摇摆着舞动着身体时,或许是我对音乐的舞动表现感染到了他,他也拿起他一个玩具像我一样开始晃动身体挥了挥胳膊,于是,我俩就这样面对面坐着,不说话微笑着玩到了音乐结束,感受到书中那句——照料宝宝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一场你来我往的舞蹈,真是珍贵且美好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