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是唐僧师徒经过了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大王,又来到一座高山的故事。这一回唐僧仍然表现得胆怯,看到高山险峻,飞禽走兽,又担心魔障侵害。悟空说莫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而唐僧又说起自己自从离开了大唐,已经寒来暑往四五个年头了,怎么还不见到呢?悟空却笑到师父你们还没有出得大门呢?然后又是自己的一顿夸,说自己把这青天当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其实,这样的一顿说教,越发显得唐僧的脓包,不济。
吴老爷子,也是用很多诗句形容山景和周围的景致。“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好不容易来到一座山门,唐僧因为灰尘大看不见这寺庙的名字,却又被悟空一顿戏耍,唐僧也有些嗔怒。骂到:“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
悟空这一次是使了神通,将身子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才看见是“敕建宝林寺”。
而这里的和尚,有是被道士和僧官把持。先一个烧火的道士对唐僧还比较恭谨,唐僧说明来意,想要借宿一宵,那道士说我做不得主,须得是僧官同意方可。而这方丈当中的僧官,见到唐僧这等打扮,更是嗔怪道士不济,想这样一个人物还需要劳驾自己亲自来接。只教唐僧等到寺庙前廊下去蹲罢了!
唐僧真是吃了个闭门羹,他对这宝林寺的佛像是一片赤诚,见到四大天王、见到佛菩萨就是一顿虔诚礼拜,合掌皈依,舒身下拜。
而最后竟然是吃了一个闭门羹,更兼羞辱一番。僧官的说辞也是说之前有游方僧人不老实,但得了宝林寺借宿的好处,管带,就赖着不走,一赖就是七八年的托词。
唐僧更是感慨自己是人离乡贱,他心中暗想:不知是那世里触伤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
最后只得哭丧着脸去见徒弟。而悟空则与唐僧全然相反。他首先是对泥塑的菩萨等叫嚣,如果不安排几间住宿,更是要把你们打回原形,现出本来的泥身。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悟空说要把泥塑的菩萨打回原形的原文段落如下:
猴王执着铁棒径到大雄宝殿上,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
猴王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猴王咄的一声,唬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
然后,方丈里面的僧官这才老实来看,结果也是被悟空唬得一跌。悟空说趁早给老孙打扫一千间来爷爷安寝,‘“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这真是大快人心。僧官欺软怕硬的嘴脸更是跃然纸上。
悟空不想伤人,怕师傅责难。他又说要打个样棍给他们看看,其实就是要来个下马威。他把方丈门前的石狮子用金箍棒一打,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
这下道士和僧官都老实了,吓得骨软筋麻,往床下拱,往锅门里钻。他们更是点整了五百僧众,结束齐整来迎接唐僧,更是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抬着唐僧,驮着八戒,搀着沙僧,一齐进入山门。
这样的前后天壤之别,着实讽刺。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唐僧趁着月圆作的古诗及悟空对月相关内容的解释原文如下:
唐僧所作古诗: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悟空的解释:师父,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悟空对月相关内容的解释具有多方面深意:
从修行角度:以月相变化喻指修行过程与境界。如晦日代表修行初始或困境,纯黑无光象征修行者内心迷茫、未得光明。上弦月时魄中魂半,暗示修行者开始积累阳气,增长智慧与功力。望日的月圆意味着修行圆满,三阳备足代表达到较高修行境界,身心圆满。下弦月魂中魄半,提醒修行者保持,防止阳气散失、阴魄增长。晦朔循环,强调修行是持续积累、反复磨炼的过程,需持之以恒。
从哲学角度:体现了阴阳相生、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应阳气与阴气的消长,如初三到十五阳气渐盛,十六到三十阴气渐长,说明世间万物都在阴阳变化中,相互对立又依存,要以辩证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变化。
从取经寓意角度:暗示了取经团队要经历的磨难与成长。取经路如月亮经历不同月相阶段,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身成长与蜕变,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同时也说明,只要像遵循月相变化规律一样,坚守正道、顺应自然,就可达成目标。
从引导唐僧角度:针对唐僧的思乡之情和取经的困惑,悟空用月相变化开导他,让他明白取经要关注内在修行,不能只被外在的思乡等情绪左右,鼓励他坚定信念,专注于修行和取经大业,只要坚持,见佛返故园都不难。
沙僧和猪八戒借唐僧月亮的诗句所讲的原文如下:
沙僧: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猪八戒: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黏涎。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
沙僧和猪八戒的诗句各有其深意,具体如下:
沙僧:“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沙僧此诗是在发挥悟空所讲的“采炼”之道,从修行角度看,精水、神火、意土三家分别代表着人体或修行中的不同要素,只有三者相互调和、配合,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修行的自在自如。从团队角度来说,师徒四人就像水火土等不同元素,虽各有特点,但只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就能在取经之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
猪八戒:“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黏涎。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从修行角度看,他以月亮的阴晴圆缺类比自己的不完美,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和缘分,聪明的人有他们的修行路径,自己愚笨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积累缘分,修成正果。从团队角度,是在提醒大家不必过于苛求完美,也不要只追求高深的修行道理,做好当下的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整个团队的和谐与稳定同样重要。
总之,这一回,可以看到,悟空、沙僧、八戒都用各自不同的修行角度来劝解了郁闷、彷徨、愁苦中的唐僧。真是徒弟对师父的反刍也!
——力 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 甲辰年腊月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