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我无法回答这些高深的哲学问题。
但我知道,
人这一辈子,
总有些东西需要用生命去捍卫。
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每年清明都会下雨。因为天气太冷,索性窝在家里刷电影吧,一口气看了三部,《守护者:世纪战元》《七月与安生》《百鸟朝凤》,都是老片子,风格迥异。给我触动最大的是第三部,讲述的中国传统乐器唢呐的故事。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唢呐知之甚少。浅显的认知大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小时候镇上过白事会听到,就和电影里的一样,一班子人演奏,但并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学问和讲究。另一个印象是在我做编辑的时候,曾经刊登过一篇写文化的文章,其中就引用了《百鸟朝凤》的故事。
从我并不算高的鉴赏力来看,这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可惜的是,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远远比不上那些美国大片。后者动辄就能斩获10亿+的票房,还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年轻人的谈资。至于国产好影片嘛,能听到一句“电影还不错”就不错了,之后便像烟火一样转瞬即逝。《百鸟朝凤》《冈仁波齐》《芳华》……莫不如是。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天鸣和蓝玉从小便拜师学艺(唢呐),学成之后,师父把焦家班交到天鸣手上,变成了游家班。但遗憾的是,游家班再也不复当年风光,在西洋音乐的冲击下,竟走到了解散的境地。唢呐匠宁愿去城里打工,也不愿再吹唢呐了。这不光是对一份手艺的放弃,更是对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叛离。当年,以成为唢呐匠为荣耀的天鸣父母,也不再支持他死守着这个不足以养活自己,更讨不上老婆的手艺。至亲之人的态度应该让天鸣最难以接受的吧。
相比蓝玉,天鸣确实更有恒心和毅力,也更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焦三爷把担子交给天鸣,应该是看中了他这种品质,而天鸣也没有辜负师父的期望,一直坚持着对唢呐的传承。但在我看来,天鸣身上也有悲剧的一面,或者说,在唢呐文化遭遇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天鸣性格上的弱点很难支撑他守住这片天地。他为人太过善良,在师兄弟迫于经济压力放弃唢呐的时候,他没办法“挽留”。他待人太过温和,没有脾气,也就没有焦三爷的威信,师兄弟对他没有敬畏。他为人又太过朴实,没有很好地宣传唢呐的文化和意义,而焦三爷就很能激起人们心底对唢呐的认同感和敬畏感。一方面,唢呐的窘迫境地有着强烈的机会主义色彩,因为它的命运一定程度上都掌握在传承人手中。另一方面,这也是时代大背景的必然结果,在社会并不开放的那个年代,突如其来的外来文化早已看花了人们的眼睛,甚至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它俘获。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到今天依然存在。
虽然有悲伤和遗憾,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励人心的精神:前有焦三爷的坚守一生,后有游天鸣的誓不放弃,哪怕需要用生命去捍卫,他们都在所不惜。“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他们都吹出了属于自己的最美的旋律。我相信,这样的旋律一定会延续下去。
唢呐如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在充满诱惑的社会,每个人都看似拥有无尽多的选择。但实际上,很多看似近在眼前的繁星,实则都远在天边。而真正能让我们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你面临选择,请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方向,因为人这一辈子,总有些东西需要用生命去捍卫!
总有彼时,会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