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8,12-3-1,告子章句下3-1》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丙子日,十月廿八,2017年12月15日星期五。
弁,音盘,pan2。《小弁》,是《小雅》的篇名。当年,周幽王先是娶了申后,生了太子宜臼。后来,得了褒姒,一位生有倾覆王朝之貌的冷面美女,为讨得她的一笑,幽王干出"烽火戏诸侯"的政治闹剧,结果被北方蛮族抓住机会,打你个孤岛般的都城,一则身死国灭,二则西周亦以此为记,画上句号,这是后话。且说幽王和褒姒生了伯服,就黜免了申后、废除了宜臼。于是宜臼的老师作了这首《小弁》的诗作,表达出哀痛迫切的情感。
关弓,就是弯弓射大雕的弯弓的意思。固哉的固,是执滞而不通达的意思。
高子,是当时的齐国人。
公孙丑向孟子老师请教说,我听高子讲解《诗经》,他说诗三百篇,多数是仁孝之言,只有一首《小弁》是小人之诗。请问老师,高老师说的对吗?
孟子问,高子为什么说巜小弁》是小人之诗呢?
公孙丑答道,高子认为诗歌的教益来自温柔敦厚的气质,比如说即使父母不喜欢他,也要努力做到劳而不怨。《小弁》讲述的是父子之事,却充满嗟怨之词,有哀痛迫切之情,缺失了温柔敦厚的意旨,所以叫做小人之诗。
孟子说,"固哉,高叟之为诗也!",高子治诗,拘泥而未能做到通透啊!诗不是这么读的。读诗应当会通其意,而不可拘泥其言。
高子说《小弁》反映的是哀痛迫切的感情是对的,但如果因此就说这首诗是小人之诗就不对了。
为什么呢?
《小弁》是怨其当怨者。
怨的对头啊!这是情之正者。
何谓情之正者?就是处在正确的位置上。当怒则怒,怒所当怒,怒完即止,这是情之正者。孔子赞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就是说颜回不是不发怒,他也发怒,但他不会把怒气撒到别的人和事上。一是不扩散,二是不欺凌。不会在这儿受了气忍着不发作,出门看见好欺负的弱者就飞起一脚踢过去,这是迁怒。如果一味地以不发怒、不哀伤等禁止感情的外露作为追求,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满脸的佛气,满嘴的佛话,假的!
孟子举例说,如果这里有一个人,越国人弯弓射他,我虽知这是不可的,但不过从旁谈笑而劝导他不要这么做,不会产生急迫的意识,没有别的原因,只因越国人和我,情分疏远,利害本不相关,所以本着疏远关系的原则处理这件事。如果是亲哥哥要弯弓射他,马上就会紧张,担心哥哥陷入杀人罪行,必定会跑过去哭着劝阻他,不胜惶恐不安的情绪就会表现出来,没有别的原因,只因哥哥和我,手足至亲,休戚相关,所以本着亲情的原则处理这件事。同理,《小弁》诗中讲述的事件,人情事理上属于巨大的变故,涉及到亲情、废立、也就是重大的继承制度,并且隐藏着亡国之祸,这样的事件,关切程度跟哥哥弯弓射人一样,怎么忍心用一种谈笑的温柔敦厚的方式提出呢?所以,在他的诗句里,满满的哀痛,焦虑的迫切,哪怕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出万分的努力,希望打动他的心,挽回驶向危亡的决策,正反映出垂涕泣而道之之意,这首《小弁》的哀怨,就是出自亲亲,即对亲人的爱。这种亲亲之情,是情之正者,既自然又正当,这种亲情,即亲亲之心,是一种至诚恻怛之念,就是仁。孟子在四端理论中提出,恻隐之心就是仁。小人缺失的正是这种仁心,现在,把《小弁》称为小人之诗,合适吗?拘泥于词语和定式而不能会通诗中的情志,这样论诗太呆板了。
忍不住赞叹海德格尔《诗歌中的语言---对特拉克尔诗歌的探讨》:
"位置"一词的原本意思是矛之尖端。一切都汇合到这个尖端上。位置向自身聚集,入于至高至极。这种聚集力渗透、弥漫于一切之中。位置这种聚集力收集并且保存所收集的东西,但不是像一个封闭的豆荚那样进行收集和保存,而是洞照被聚集者,并因此才把被聚集者释放到它的本质之中。
位置、矛之尖端、聚集、洞照和释放被聚集者的本质⋯这是诗歌的力量。
理解一首诗,要找到诗的"位置",那是理解所在,洞照所在,本质所在,力量所在。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