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样经常觉得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时间又太少,对此现象我们该如何破解呢?
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努力提高速度,争取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没错,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也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下次同样会遇到。
而优秀地你可能会说,按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方法,永远先做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的确,前置思维很重要,此乃更高阶地好办法。
那么请你回忆一下,当你提前做重要不紧急的任务时,你是否能够持续高度地专注呢?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的注意力很强,请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
但是大部分的我们可能还是会经常分心,不够专注。可能一会儿看下手机,一会儿被其他事物所吸引。
而做一件事情,如果中间被打断,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需要消耗一定时间的。
所以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次只做一件事,只想一件事,完了再做下一件,尽量排除外部的干扰。
我是个注意力很差的人,学生时代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导致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弥补学习。所以给人一种看似很勤奋的感觉,而实际却在做低效功。
现在回想起来,近些年自己之所以没能快速成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在于此。工作中,是同事们口中的卷王。
下班了或者周末总想学习点东西,这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每次学习效率都非常的低,时不时会被其他事物分心。
通过阅读《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我才知道,其实并非自己的智商低人一等,而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尤其是没有一个强大的注意力。
一次只专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高度专注才能成为最有效能的人。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阅读的时候,经常看手机?下次可以留意一下,自己三十分钟内看了多少次。
一、下面就拿阅读来举例,如何让自己更专注呢?
1)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
我们的大脑如果对任务产生一丁点儿的抗拒,它就会寻找并关注更新奇的东西。所以当你看自己不感兴趣地书籍时,它就越容易分心走神,所以去寻找它感兴趣的吧。
2)阅读开始时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
最不易受到干扰和分心的环境,就是最有利于专注的环境。
3)识别分心物
列出会影响我们注意力的物品,并想办法远离。比如手机,将其调成静音,或者网络关闭一会。花些时间权衡日常消耗注意力的东西是否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就想办法避开它。
二、我们的注意力分为:自动模式和专注模式
1)自动模式:研究表明,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多达40%都是习惯性的行为,无须经过主动思考。比如刷牙,洗脸,吃饭等等。这时候我们开启的都是自动模式。
2)专注模式:就是需要你专注才能做好的事情,不认真,不专注就无法做好的。比如阅读,写文章等等。此时你的注意力就处于专注模式。
三、任务类型分为四种
1)有效能:必要的工作、有意义的工作
有助于自己成长的,提升自我价值的事情。比如阅读优秀的书,看工作技能提升方面的视频教程等等。
我们要多做有效能的工作,因为他能给我们带来成长价值。而不是任由大脑去寻找刺激,新奇的无效能的事情。
2)无效能:不必要的工作、分心的工作
分心的工作是那些令人兴奋但无效能的任务,是效能“黑洞”。比如刷视频、浏览新闻、办公室闲聊或者微信群聊,以及其他所有低回报的分心事。
这些事情虽然很有吸引力,但应该尽量少做。注意力管理得越好,花在这个类型的时间就越少。
花时间做不必要的工作只会让我们更加忙碌,而这还是一种“假勤奋”,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成果。
【总结】: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做诸如阅读,学习等有意义的事情时,请选择一个安静地环境,远离分心物,再关闭大脑的 “自动模式”,并开启 “专注模式”。
看过这样一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现在我才明白它的意义所在。之前我会觉得:“时间就是你的命” ,而现在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注意力才是你的命” 。
因为一旦我们养成了高效专注力的习惯,不仅能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还能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是一个正向反馈。所以努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