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像听史诗音乐那样去战斗
我们时常会陷进一个误区:鸡汤文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怀揣自己的梦想,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成功。而这本书則提出,我们当然对自己的目标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成功,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我们并不可能轻松的成功。
我们总是很愿意去幻想我们成功之后的场景:他人的赞叹,物质的奖励,更多的机遇。这一切都让我们飘飘然,但却鲜少有人会去【预演失败】。一旦你在心中树立的目标不强调“成功很难很难”一点,失败一次的挫败感就极有可能会将你压垮,从而摧毁了再次尝试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摧毁了成功的可能性。反之,倘若我在有信心成功的同时,告诉自己“我不会轻轻松松的成功的”,就有可能在坚守的努力中,不知不觉的超过了以前给自己设定的能力限制。
也许有点难相信,但最关键的一个细节,说穿了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正是在上游的一个细微的枝杈,逆转了整条河流的走向。
我喜欢的歌类型很广,其中有一个喜欢的分支是史诗音乐。史诗音乐大多是纯音乐,而我们平时最容易接触到它的地方,大概就是好莱坞动作特效电影里面。主角与反派大Boss的最后一战——主角被无数次打到在地,回想起生命中要守护的某某某,下一个镜头,就是他一脸坚定的从地上站起来的画面。我们听到气势磅礴、热血沸腾的BGM响起,于是舒一口气——好了,终于要反转了。而彼时的BGM,通常就是史诗音乐。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每次听史诗音乐时,我总是不自觉的开始努力学习起来,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因为那样的音乐中,传递给我的讯息是——我要面临的是一场极其艰险的恶战,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会赢。
二、脑门上永远写着必胜的人
书中提到了实体论与渐进论。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智力上的【实体论】指的是相信一个人的智力空间有限,没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它。而【渐进论】则相反,相信人的聪明度是可以发展的。粗粗的一看定义,兴许很多人都会将自己归为渐进论的人。
“我当然知道人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呀。”
我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特别是一旦做出选择后,会自动的忽略掉与之相反的意见,尽力收集一切有利的信息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们可以在各类思维与心理的书籍上,看到心理学家这么说。但事实上,即使你看到了这段话,你也许依然会不以为然的想:
【我当然不是这样自大的人】
我必须承认,我曾经也这么想过。但当我们否定的太快的时候,兴许才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候——我是不是又犯了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这种心理怪圈里?我是否是出于认为【我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出发点——即使心理学家强调这是极其普遍的状况——才认定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的?
因此,先别急着否认,仔细揣摩下这一类型人的特质先吧。
持实体论观点的人,因为相信智力空间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因而偏向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乎别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并且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向自己和其他人证明自己。
而持渐进轮的人,由于相信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其关注点会落到自身的发展方面,会认为“比起拿好成绩而言,从课堂学更多东西更重要。”
因此前者会造成一个“表现”型的倾向:把展现自己的能力成为了目标。当然,并不是所有相信实体论观点的人都是“表现型”人,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的确实如此。与此对应的,相信渐进论的人则更有可能成为“进步型”人,即着重于自我提升,而非自我肯定的人。
表现型和进步型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抗压力的区别。在碰到困难与挫折时,表现型的人由于无法“一下攻克”,得不到来自周围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变得十分沮丧泄气,陷入不断自我否定的状态,因而更容易放弃。而进步型的人,却不会因为困难而埋怨自己,因为他始终相信——目前的我是一张白纸,但我总会成功的,所以应该尝试不同的途径、战略去努力才对。与其沮丧,他们更倾向于采取行动。
究其根本,表现型和进步型的动力都是成就感,但两者所寻求的成就感来源不同。表现型的人成就感建立在周遭环境的肯定,进步型的人的成就感则是建立在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哪一个更可靠?显而易见了。
电视里面常可以看到,搞笑戏剧里的主角,头上戴着写着必胜的字条,悬梁刺股,发愤图强。刨除其中的戏剧效果,通常这种场景,多半是出现在重要的考试前夕的,换句话说,这种奋斗状态是短期的。但如果,有人能长期做到,心中相信自己“必胜”呢?如果有人能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在乎出丑犯错,只在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呢?
这大概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进步型的人更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