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男人的絮叨就犹如夏夜里的蚊子,让本身就闷热的天气更多了许多烦躁;他不停地在耳边以各种角度和方式“嗡嗡”,好像道不完的见解,述不完的衷肠,而听众似乎总不能如其所愿。每每看他,都好像意犹未尽,眼含哀怨,让人不由泛起鸡皮疙瘩。
有时候实在有“无语问苍天”的难耐,该如何既能保护其自尊和威严又能照顾自己的感受呢?便常常只能悄悄地溜走了,或者只能以沉默来代表倾听,暗自祈愿他的情绪能尽快得到宣泄或满足。
记得小时候为《再别康桥》所动,也有感于徐志摩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便去买了本他的《徐志摩全集》来读,全集中充满了他对林徽因和陆小曼表诉的深情,既热烈又张扬,好像句句掏自肺腑,缠绵不绝,柔情似水,全集基本都是这个格调,难免最终不得不落入俗套,让人心生厌烦。再了解到他的前妻故事,徐志摩的光环就彻底熄灭了。
在男性特质中“勇猛、果断、刚毅、坚强、担当”等都是其典型的代名词,纵然现在发现男女特质兼具的人更容易成功,但是男性们过度的发展其女性特质不得不说是场灾难。想到这,我不由有些坐卧不宁,也想起某些妻子抱怨丈夫不懂沟通情感,只想解决问题和偷懒。
诚然男性的絮叨在某些时候会是体贴、善解人意和关注他人的表现,如恰好又能引经据典那更有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可能,可是对沦落到只能是“敏于言而钠于行”的男人来说,不得不说是种退行 - 人们在儿童期只需通过叫嚷引起母亲注意就能获得满足的阶段。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长久以来人们对男性特质的期待是否过于老旧了呢?就如同有人希望女性“温柔、娴淑、体贴、善良”也往往失望一样,也许人类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的解放,重新定义了男女的分工及社会角色,让更多心理中性人群出现,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