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程子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何墨氏兼爱,反不得谓之仁?”
先生曰:“此亦甚难言,须是诸君自体认出来始得。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如冬至一阳生,必自一阳生,而后渐渐至于六阳,若无一阳之生,岂有六阳?阴亦然。惟有渐,所以便有个发端处;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是生生不息。若无芽,何以有干有枝叶?能抽芽,必是下面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无根何从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兼爱无差等,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孝弟为仁之本,却是仁理从里面发生出来。”
注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邓艾民注,语见《二程集·遗书》卷二上。
【兼爱】,陈荣捷注,兼爱说,见《墨子》第十四至第十六章。
【六阳】,陈荣捷注,五月夏至一阴初生。渐长而于六月之间为六阴。十一月冬至阳渐长,亦于六个月期间至于六阳。
【无差等】,陈荣捷注,《孟子·膝文公篇》第三下,第九章云:“杨氏(杨朱,约前四四〇至前三六〇)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墨翟,约前四六八至前三七六)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又攻击墨者夷之“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之说为二本。(《孟子·滕文公篇》卷上,第五章。)
邓艾民注,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墨子·兼爱篇下》)。孟子攻击墨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滕文公篇下》第九章)
【孝弟为仁之本】,邓艾民注,语本《论语·学而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二章)
笔记
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墨子的兼爱之说为什么不能称为仁呢?
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充塞于天地万物,但是学者也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化育万物的,也有起点,也有过程。好比草木生长,也是有一个从种子、生根、抽芽、到开支散叶的过程。兼爱之说,忽略了这个起点和过程。孝顺父母,爱护兄弟是仁之根本,说明仁爱是由天生的血缘关系为起点,再扩散开来,仁爱万物。这才是自然之理。
万物一体是儒学的世界观,兼爱是墨家的方法论。儒学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由心至身,而至于天下万物,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兼爱则是一种刻意,这种刻意而为之爱,就不是由本心自然发出。
这个道理,自己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像爱父母兄弟关爱陌生人,这是违反人情本性的,更不可能爱陌生人比爱自己父母兄弟还多。
现在有些人宣称自己爱员工,爱公司,结果连自己孩子都顾不上管,连父母都顾不上照看。这样的人,究竟是爱员工呢?还是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功名?或者已经异化成了资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