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小组活动和发表的规则,在课上使用:
确立了发表的概念:当众发表,与生交流,与生辩论,而不是讲给老师听期许得到确定的答复。这每一项都是一个挑战和一种新习惯的养成。发表不是讲话,发表要正式,要研究思考后言简意赅、有理有据、有条有理,需要组织语言并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的支撑。老师心里清楚:当众发表要克服心理障碍,从小声到大声,从大声到自信,从自信到出彩,每个阶段都要锻炼。与生交流,要生能与发表人交流,发表人要能与生交流,甚至调动生交流。发表人与交流人群体在交流时涉及听清、听懂、说通、达成共识的过程,对孩子们的倾听能力、信息的即时转化能力、沟通能力提出了很强的挑战要求。所以鼓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体。
另外,反馈器的发放与安排:在刚开学时,座号还没有明确,为了要上课,我将1-10号反馈器给第一组同学,11-20给第二组同学,21-30给第三组同学,31-40给第四组同学,41-给每组后面未发到的同学。这种发放的好处就是收发非常方便。另外,最初指导的时候为了不让反馈器在反馈时“跳舞”,我还做了要求,我左手边的同学拿奇数号码,右手边拿偶数号码,这样课堂上定位起来非常快,有助于指导。这种方式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不知道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