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承认,即使再深刻的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也会腐坏变质。即使这段时间只是一年,只是一个月。我在这里,早已不能成为一个记录者和赞美者,只能做回忆的打捞者。
“少不入蜀,老不离川。”成都,总是一个居安享乐,嬉笑耍闹的城市。我无意反驳,她的确如此。遗憾没能遇见人民公园里喝着茶优哉游哉的时间,匆匆略过也有点明白成都人安然的道理。
地处西南,距离其他地方都有那么点儿远。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和好基友重庆可以相互照应。又有软绵绵懒洋洋的大熊猫领导人民精神,就连出租车上也印了这小家伙的大头。城市已经建设得这样好,好吃好玩的又是这样多,当然有理由涮涮火锅吃吃茶了。
总觉得成都和武汉是有些像的。都是区域中心城市,都有一位好基友相亲相爱,川大对的是武大,电子科技大对的是华科,酸辣粉对热干面,春熙路对光谷,宽窄巷对户部巷,蜀地文化对的是荆楚文化。只是成都似乎已经建设完备,街道干净,高楼林立了。武汉还是修个不停,俨然是大工地的摸样。我很爱成都,偏心话多说一点也无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早已纳入成都的市中心了 。对于三国历史,我是一个文盲,祠堂转一圈也无甚趣味。父亲转一圈下来,倒是发表出蜀国自不量力,不好好发展生产偏安一隅,定要出来搅局的言论。只有一件最令我感动,是看到汉朝时的画砖。这些砖块在甘肃出土,不想却在这里展示。那些人物动作,那些色彩,那些笔触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样子,读了蒋勋先生的书后也更能够懂得它们的珍贵。只有一点诟病,武侯祠的博物馆实在是简陋了些,不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对文物保护而言真是场灾难。
杜甫草堂同样是成都的文化名片了。不知是老先生神灵护佑还是繁殖条件适宜,草堂里养的锦鲤竟大得出奇。乱糟糟一池水,里面的鱼游得畅快。草堂的竹子也颇有些名气,大约因为竹子的性格实在契合古代文人的气节,它们才有如此荣幸守护这老头儿左右。相较之下,这草堂本身就更显得穷酸不已了。杜甫生时颠沛,死后却青史长存。想来他是乐意如此的。游客们或是瞻仰,或是探访,或只是来此贴上个“到此一游”的标签。能在一千多年后依旧能为成都市创收,也算是他的功德一件吧。
关于都江堰,余秋雨是写过文章的。现在的余秋雨多了很多黑子,这文章我依旧是认同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样法宝坐镇,将岷江水驯服得服服帖帖。“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倒是这个水利工程师早已经化土,他的工程至今仍护佑着成都平原的一方水土风物。我倾心于都江堰胜过武侯祠和草堂,因为都江堰是活的,生机勃勃的,那两个地方却已经死了。后人再怎么淡妆浓抹,躯壳里的东西也是渐渐空了的。
蹄花、凉糕、串串、火锅……成都是真好吃。随便一家火锅店吃去,总不会让人失望。锦里和宽窄巷名声在外,逛起来也很有意思。青石板的路,生生被一双双脚底板磨得光滑平整。宽窄巷的店各不相同,门楣上倒垂着花,做得精心。和父母在他乡将一锅火锅咕嘟咕嘟煮得热闹,这在此时身处异地的我而言,是多难得的体验。
嘿呀,我多想再回到成都,再煮一锅火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