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卖小哥高考623分:他说自己是反面教材
我在公众号中写过一位叫王威的湖北外卖小哥高考623分的故事。
王威在2013年就考上了中国农大。
但是由于挂科多,他在2017年被学校退学。
时隔第一次高考8年,离开学校4年,是什么又让他再一次参加高考?
在不到20分钟的视频中,王威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从2013年开始,八年间的心路历程。
进入大学之前,像大部分的学生一样,他的身份的认可来自:学习还不错。
进入大学后,他发觉“啥都没有了”:学业不突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经济条件也不够。不会和女生交往。
他感受到巨大的失落感。自言那时的状态状态就是自卑+自闭。
只好靠最廉价的方式--打游戏来寻找成就感 。他说自己打游戏“比职业选手来辛苦“。
当他因为挂科过多,收到学校退学通知书的时候,他说自己的感觉是“等死的人迎来了死亡“。听起来像是一种从自卑+自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了。
退学后,他做过兼职小学辅导,到广东打过工。
他后来寄宿在舅舅家。终于有勇气向亲戚和家人坦白自己的退学经历。
他说: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可能连父母都会失去,也就和世界失去了联系。
他的亲戚们,为他可惜,也心疼他,还为他分析出路。
他觉得原来讲出来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在疫情后,他终于不再逃避,开始跑美团,做外卖小哥。
在这段经历中,他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
他在100个骑手中成绩排名第四,他骄傲地说:前三名都是用摩托车送货。
他终于觉得“我还是可以做得很棒”,“我还能行!”
王威称自己的这八年是“荒废“了的八年。
通过这段经历,王威成熟和成长了。
他觉得他可以“认清自己、承认自己、接受自己”。
在这个九月,有一群孩子,带着欣欣然的心情进入大学校园。所以,我在这儿特别想借用王威的经历说说进入大学后的适应问题。
王威第一次之所以被破休学,从他的讲述中,可以感受他进入大学后,他感受到寒门子弟到城市后的巨大落差。
他发觉“啥都没有了”:学业不突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经济条件也不够。不会和女生交往。
他说别人的生活费是几千。自己的生活费是几百。有时候要靠同寝室同学接济衣服。
他感觉无所适从、茫然、“自卑”、“自闭”。
视频中,王威读了他在大学心理课的笔记。
我看到一个年轻人,经历巨大环境变化后的心理落差,他的自我怀疑和矛盾彷徨。
在他的微博下,一些留言说了自己的感同身受:
|
2 、就把大学当作个寻梦、试错的机会
毋庸置疑,进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很多孩子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照顾自己的家人,开始独立生活,开始接触真实的社会。
原来在高考鞭子下,被学校和家长精确管理的生活,变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自主生活。
原来“唯成绩”论,变成了要面临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职业选择、个人价值观等复杂的个人发展课题。
台湾教育心理学者吴静吉有一本书叫《青年的四个大梦》。
|
这本书非常推荐给年轻人
|
吴静吉借用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Daniel Jr. Levinson)的人生阶段理论,认为人的青年时期(十七岁到三十三岁)有四个大梦影响最大,这四个大梦的形成,决定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大梦是寻求多元人生价值。心中对自己将来大概成为什么样,甚多自己重要,有了初步印象;
第二个大梦找到良师益友。找到给予他鼓励、倾听他诉苦、分享他成就的良师益友;
第三个大梦,找到终身职业与志业的方向。形成职业工作态度;
第四个大梦,找到稳定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关系相处方式。
寻找这些大梦,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不断地尝试和反思的过程。
所以,我一直都鼓励学生们,人生不是考试,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如果过于狭隘或者功利化话,就可以带来极大的失望和愤怒。
或者逃避,像王威当初用最廉价的打游戏的方式来找存在感。
去年年底,《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北交大学生坠楼事件:“做题家”群体的困境》的报道中,那个在考试周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生命的年轻人,他在遗书中说二十年来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觉得,他在生命的最后,仍是相信这点的。
而且,他因为自己没有达到目标,充满了偏执的挫败和愤怒,指向他人,更指向自己。
|
|
关于这个话题,我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抑郁,后来才明白是空心病》中也讨论过。
进入大学后,各种冲击和落差是难免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贫穷的学生,学校和我们的社会应该要有更好的支持系统。这其中就包括,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心理建设。
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针对新生的心理课程、团体辅导等。当然,这些资源仍比较稀缺,目前高校里,心理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配比严重不足。
对于年轻人,也有些小tips,例如:
1、你感觉到心里落差和茫然失措,别慌,给自己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来适应新生活;
2、每个人都不一样,不用和别人比;你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值得庆祝;
3、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可以“托住”你的良师益友。敞开自己,结交几个好朋友;“上铺的兄弟”可能是你一生的挚友;
4、不要靠父母来救火,但是可以向他们倾诉。我还记得我刚到上海上学,连公交车都不会坐,我在家信中写了这事。爸爸给我回信写了他第一次到省城上学不会写信封地址的故事。这对我已经足够安慰。
5、向外找机会,多尝试,不用太急于求成。在做中学,探索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兴趣方向;
这个list 还可以不断加长,例如,起来吃早餐让你更帅/美,之类的。
可能就有唠叨之嫌了。
就此打住。
年轻人,欢迎来到真实的人生!
王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