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最短为1.2米。身手矫健的话,这个距离可以躲过突然挥舞的拳头,让人心安。这终归是物理上的度量,心理上的社交距离被突破又会如何呢?
01
有些人会疯掉。
豆芽小姐新婚不久,快被婆婆逼疯掉了。
【豆芽啊,你看这个冰箱里的东西不应该放在塑料袋里啊,塑料有毒的,对身体不好啊】
【豆芽啊,你看这个灯是不是应该横着装啊,竖着对屋子的风水不好啊】
【豆芽啊,你看你是不是应该到我这里来住一晚上啊.......】
【……】
豆芽在唐长老的“应该”里爆发了,她说要么爆发,要么变态。他老公变态,她爆发。豆芽冲着老公发飙:【你已经被祸害了,不要再来祸害我】。
豆芽小姐说:这真是特么高级的控制,明明就是她要这么办,每次还说的跟为我好似的。你知道最让人生气的在哪里吗?每次的结果都是她想要的!
02
这一点也不高级。
“为你好”是一切控制狂的标配。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是真的。身、口、意三者不可思议地实现了高度统一:以“为你好”的心思,说“为你好”的话,行“为你好”之事。
控制是人的本性,试想如果你的一只手变成了“麒麟臂”,你还认为这是自己的一部分吗?如果是我,只想一刀下去,做个了断。
每个孩子都曾经是母亲的一部分。比较好控制的小不点,迟早会长成不易控制的大男孩。健康的母亲都懂得“断舍离”,只有控制狂才害怕疼痛。能控制代表你还是我的一部分,这让我心安。
“为你好”只是大脑编的故事,否则,我该如何解释这种种的控制行为,我终究无法承认,这其实只是“为我好”而已。在《讲故事的动物》里,美国学者歌德夏说——
我们用生命编织故事,让自己成为戏剧中高贵的主角。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建立一个超乎真实的自我形象。
可是,“被你温柔对待”的那一方,越来越不好。
03
豆芽小姐的家庭,与其说是婆婆、媳妇、老公的三元组合,不如说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三角恋。
有个来访者做了这样一个梦:梦见两只猫,一只蓝猫,咬着左手,一只白猫,咬着右手,让他无法烦躁。这是男人独有的烦躁,左边的蓝猫是母亲,母亲喜欢穿蓝色衣服;右边的白猫是妻子,常常白衣飘飘。来访者陷入了“同时掉水里先救谁”的两难,两个女人的撕咬和争夺,让他无法行动。
男人常常做不了什么,也没法做什么。面对“孝顺”和“爱情”的天平,不行动反而看起来比较合理,这样会让天平看起来是平衡的。
豆芽小姐吼出“祸害论”之后,男人也只能郁闷的说,【你让我怎么办】。
04
豆芽小姐的吼叫显然吼错了对象。
若目的是争宠。从某个阴暗面看,这一吼反而让另外那个女人得逞。另外那个天生“宫斗家”一样的女子,把不准会对着儿子撒个娇,【感觉豆芽不喜欢我了呢】。角色仿佛错乱,婆婆成了媳妇,媳妇成了婆婆。
若目的是发泄。这一吼不如直接朝向婆婆来的爽快。【对不起,我的地盘我做主】。既然要斗,暗斗不如明斗,暗地里发力往往有滞后效应,爽的不到位,心中不平一声吼能带来爽的即时反馈,不亦快哉?
偏偏目的只是想跟这个男人过好这一辈子。
终究还是要跟自己开战。
05
有位网友,在群内求助。悉数自己与母亲的矛盾种种,群友纷纷响应,或以亲身经历表达共情,或献计献策。被言说最多的词是“成长”。正在群情激昂,表达成长之种种奥妙之时,有一句话如同清流一般高亮了。
成长,从接纳母亲是个会犯错的普通人开始。
婆婆也是个普通人,可能有个控制的妈妈,甚至可能遇见一个控制的婆婆,也可能曾经因与婆婆的战斗朝自己的男人怒吼,说不定也曾委屈地独自哭泣。
对此,《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发自灵魂地道歉:生而为人,对不起。
豆芽小姐一旦能看到这一层,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愤怒。但她会明白,这只是心理界限被突破时,自己的应激反应而已,无需强化,亦无需造作。若有圣女潜质,还能从内心生出一股怜悯之情,流下两行大爱的泪水:【啊,我的婆婆真可怜~】
06
但更重要的,是保卫自己的界限。
豆芽小姐要勇敢亮剑,在自己与婆婆之间画出一道心理上的三八线。
划清界限首先意味着,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一个人要来控制我,是她的事,无法控制,如果强迫不许她行控制之事,这本身也变成了另一种控制。男人如何处理这件事,是男人的事,无法控制。豆芽小姐无法控制婆婆不控制自己,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应对:遇到控制之时,坚决说不。
划清界限也意味着,知道哪些需要负责,哪些不需要。豆芽小姐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若将这个情绪转嫁给他人,则需要对转嫁的结果负责。所以豆芽小姐在说“不”时,是不带情绪地说“不”,微笑地说“不”,甚至可以撒着娇说“不要啦”。这种温柔拒绝下,对方的情绪不需要负责。
一个词概括之,即“温柔的坚定”。温柔意味着,应对时并不是在发泄情绪;坚定意味着,这个界限不容让步。
这便是既不开战,亦不让步的法子。家庭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人的改变,会改变整个系统。
豆芽小姐听完之后,思忖良久。
终于她坚定了眼神:【决定了,从此我的目的修改为“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