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的中文版共有11万字,我会用4天的时间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今天是本书讲解的第1天。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一书的作者是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纪元。
他不仅拥有9年的教育培训经验,8年时间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还是“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水果捞学习会创始人、享学社创始人。
此书出版后畅销20多万册,是时间管理方面的优秀之作。
在时间严重碎片化的今日,我们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似乎很难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因为可能常常会被微信打断,被微博绑架,被杂务缠身,被碎片信息撕得稀烂。
所以,90%的人都败在“有梦想,没时间;想太多,做不到”上。
如果你也是这90%中的一份子,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作者会教你如何多线程处理任务,如何找到最符合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最难的问题。
本书会把这一切娓娓道来,告诉你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下面,请跟随作者的脚步,来一探究竟吧。
在开始今天的讲解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时间段清单吗?
01
你是否常常觉得在被时间赶着走,忙活了一天却又觉得什么都没做成?一年到头,最后往往一事无成,于是忍不住问,“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想要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让一切心中有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作者介绍的第一个时间管理的法宝是:时间段清单。在了解时间段清单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平时大家习惯做的日程表是怎样的?
上面的图片是老师让学生做的一份暑假作息时间表。从图片内容中可以看出,每项任务的完成时间精确到分钟。可是,如此理想化的计划,完成的概率有多大呢?
如此严格的时间表,以1小时为单位,把每天划成24个格子,暗示我们把事情安排在一个有着精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格子里。
可是,规划得越细致,就越难执行,越容易受挫,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时间表是没有弹性的,一个意外的电话,一次临时安排的会议、一不小心感冒睡一觉,就摧毁了整张时间表。
因此,越是努力去执行严格的时间表,我们就越有可能体会到挫败感、焦虑感,也就越难坚持。
正如作者说的:从安排日程开始,也许你就错了。
所以,在思考如何安排时间的时候,不应该以“小时”为单位,而应该用“段”来做计划。
例如:9点到12点适合干什么,下午3点到5点适合干什么。用时间段划出界限,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绝不拖到下个时间段。
这样的规划更有弹性,可操作性也更强。如此一来,事情并没有减少,但会让每一天都变得有层次,有秩序。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时间段清单呢?作者给出了具体的4个步骤:
制作时间段清单的步骤1:列出日常事务
首先,对自己的日常事务进行梳理。
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是一块碎片,对这些碎片进行梳理,让自己对它们了然于胸。一方面可以帮助增加内心掌控感,另一方面,如果连日常需要做的事情都不清楚的话,“做规划”就更难了。
所以,请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列出那些每天都做的事情,以及每周会做两三次的事情。除了已经在做的,还可以列一些你希望做的。以上这些,都是你每天相对固定会做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操作只需考虑未来三个月即可,对于日常事务的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列表的时候,不需要写上具体的时间点,只罗列事情即可。
制作时间段清单的步骤2:观察自己的时间段状态
完成了第一个步骤之后,我们会拥有一张日常事务清单,接下来要做的是,观察自己的时间段状态。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状态。
有些人在清晨精神还未完全启动,喜欢安排运动训练事宜;有些人则喜欢安静的工作氛围,会把写作或者一些需要全神贯注的事宜安排在大清早。
状态无所谓好坏,只是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自己进行观察,详细审视自己的状态,然后思考某一时间段内适合做哪些事情,不适合做哪些事情。
正如作者说的“该工作工作,该玩玩,岂不美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审视观察呢?
作者提供了6个要素: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公司员工小Y的例子。
小Y所在的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上午小Y和其他同事一样,可以10点到公司,然后中午12点开始午休。对于小Y来说,10点到12点就是一个时间段,那我们看看如何结合6要素分析这个时间段状态。
可以看出,对于小Y来说,10点到12点这个时间段,有些工作比较适合做,有些则不适合。
例如,这个时间段的干扰比较多,不适合做需要深度思考和高效产出的事情。如果小Y手上的工作已经完成,还可以主动跟同事或领导进行有效的会议和讨论,从而减少自己被打扰的时间,提高专注时间的比例。
所以,和小Y一样,想要把时间管理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把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状态梳理出来,然后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制作时间段清单的步骤3:为每个时间段列出步骤清单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他早起的体验。他从2012年年底开始尝试4点起床。在最开始的时候,虽然可以成功早起,但是每次醒来经常会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因为早起之后需要逐渐进入状态,开始并不是那么清醒,导致很多时候想不起应该先做什么,耗着耗着时间就过去了。
于是,作者尝试把起床之后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并且按顺序排好,然后按照单子上的顺序来做,在实践的过程中,碰到不合理的地方再调整。如此一来,不用费力思考做什么,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3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时间段清单了。
时间段清单的格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既可以用办公软件制作,也可以用手绘的方式。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以及真正对于自己的日常事务、时间段状态进行梳理,然后再把每一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按步骤罗列出来。
03
建立了时间段清单,在使用清单的过程中,还有3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要有界限感。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时常常惦记私人事情,在家里的闲暇时光却对工作念念不忘,总是无法活在当下,总是心不在焉,觉得没事情可干。而这就是没做到“专时专用”。
把一天划出时间段,也就是划出了界限。每个时间段彼此隔开,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决不拖到下个时间段。
第二, 不能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
要成功拥有界限感,在相应的时间段解决相应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诀窍,那就是:不要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
作者在文中提到,让时间段里的安排保持“八分饱”的状态。不要总想着把自己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塞满。一旦塞满,没了弹性的空间,要是当天状态不佳,一旦某件事的完成出现延误,那么又会陷入事情没做完而产生的各种纠结中了。
如果提前完成任务,那么该时间段里面剩余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干的,又或者用来放松也行。
第三, 注重仪式感。
从一个时间段的开始,到一个时间段的结束,作者建议要用一些仪式感的动作来完成。因为不同的时间段,人的状态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切换”状态。
例如,作者每次9点开始写作前,都要泡上一杯茶,这就是一个仪式,这让他有一种划清界限的感觉。如此一来,人的状态会好起来,也会更好地投入到下一个时间段的工作。
04
在今天的讲解中,我们分享了让1天变成28小时的初级技能:如何建立并使用时间段清单。
制作清单的步骤包括:列出日常事务、观察自己的时间段状态以及为每个时间段列出步骤清单。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在使用时间段清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3个点:界限感、八分饱以及仪式感。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清单吧。
另外,关于更好地利用一天的时间,还有什么其他小窍门吗?
感谢你的聆听,明天我会继续为您讲解《哪有没时间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