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走到哪一步都是自己一个一个选择积累的结果,而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就是基于自身内在价值观的不同。在往深层次的想下去,那么自己的价值观是怎么塑造的?就是从一个个小的选择上锤炼自己的选择能力,我想,在做每一次重要的选择的时候,除了把这件最重要的事放在心坎上不停的琢磨之外,还要继续做的事情就是「阅读」。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阅读的质量,提高自己阅读的强度,多花时间,多思考。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真实的情况是,在你做重大选择的时候,因为这件事很重要,在这个前提下你是不会不思考的,而最后之所以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原因就是总是想明白,干瞪眼而不知道怎么思考,自己都觉得很无能为力,乃至于做出错误的决定。
那么在刚开始想不明白的时候,该怎么解决呢?我思考得出的答案(而非践行所得出)在自己不断琢磨的同时,更应该睁眼看看这个世界中,观察一下那些成功的人是怎么做到成功的,那些失败的人因为什么才是失败的?而你观察的对象最好来自于书本,途经嘛,当然是阅读。
行动一: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提高自己的读书密度与深度?心里面明明觉得这是一件很重的事情,能花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在这件事情上面,可事实上,除了必须支出的时间------上课、备课、改作业、写教案、处理学生的问题等等---之外,自己能够随意支配的时间真的不多,可自己就是做不到好好珍惜。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一直做就行了,不间断的阅读(输入)、写作(输出),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的思考会慢慢不断深入。不要想着放弃。然后有了巨大的思考能力,有了很深刻的价值观,面对选择即便是人生的重要选择,我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行动二:剩女问题。昨天的文章中提到剩男剩女的问题,我觉得分析的很有道理,做不出选择其实主要是因为在选择的时候没有添加必要的条件,就是自己就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做出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筛选的过程,是相互筛选的过程,而若是不清楚自己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就能难做出决定,什么都想要,到最后肯定是什么都没有。人都是不完美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欠缺,这一生不就是不断的使自己进化,使自己想清楚的过程吗?不断删除掉自己的错误概念,习得正确的概念,建成系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沟回,进而使自己变的更加的聪明。
行动三:现今的每一个行动,都是自己选的结果,而若是以后出现了问题,也只能回过头来去查找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对着结果不停的抱怨。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我觉得很是无语。吃过午饭,有一个学生找我请假,说今天下午不想上课,我问他原因,他不说。那我让他和家长联系,回家调整。十几分钟后,我接到他家长的电话,我告诉他情况之后,他家长把这个孩子叫出来单独谈话,家长问他,刚开始这个孩子也是不说,这个家长这个时候就没有耐心了,说:“你知道我有多忙吗”,当时我听了这话,就再也不奇怪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多问题了。其实观察家长的这个做法我就能能看出来,他一定是平时工作很忙,很少和孩子交流,他估计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挣钱,可是估计没有想明白挣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你看看孩子是问题学生 大部分都是家庭不和睦造成的,而家庭不和睦的原因就是家长自己都没有想明白这些问题,怎么可能指望孩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呐。所以我经常听到好多家长抱怨说,现在孩子大了,再也管不住了?有更离谱的家长恳求着跟我说,让孩子在这上学吧,他睡觉啊不学习啊,你都不要管了,现在孩子太小,什么都不能干,最起码等到初中毕业。我心想即便这种情况混到初中毕业又如何,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从源头解决,以后更不好解决,解决的办法肯定需要家长自己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孩子的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应该是重要的问题,那是不是把自己除掉工作之外的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放到与自己最重要的的成长上呢?若是能做到这一步,孩子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
行动四:我常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好多人对自己的家人----自己最重要的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的,我自己也有这个问题,对自己亲近的人往往要求更高,做事的方式也就更直接,越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越是一点都不能容忍,揉不得一点沙子。而正确的情况应该是在重要的人身上花时间,想通这个问题之后,我对待家人的态度有很多转变,即使我做不到说服他们欲与我共同成长,我最起码能做到控制自己不发脾气,学会了容忍,说服别人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刚开始能够做好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等到自己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个时候这场战役就能做到不战而胜。在这之前,你所有的说教都是没有力量的,都显得太苍白,人微言轻说的就是好这个道理。人就是这样,能看到身边的人在实实在在的做事,自己才可能行动起来,不然,是不会相信的。
我也常常想,我之所以会发生改变不就是因为我通过阅读看见了别人的世界吗?那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对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所以即便,很不容易,我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反而是觉得这样生命仿佛被拉长了,每天过的很实在、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