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儿子出生三个月开始,我没停过和他讲故事。到一岁多的时候,我给他讲故事,他就把头转来转去,很不耐烦的样子。
我有点着急,突然灵机一动,把书里的一副插画,编了一个小故事,再配上夸张的声音和表情,加上逗比一般的动作,儿子听得津津有味。那天晚上我把口水都讲干了,儿子也不肯让我停下来。
儿子到两岁半的时候,认识了一千多个字。四岁的时候,会写很简短的日记。当别的孩子还不会写作文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轻松拿下八百字。
你肯定会说他是天才。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他不是。我同事的孩子天天问为什么,有一次我带着他们两个出去玩,同事的孩子老问我,“为什么拖拉机叫拖拉机?为什么拖拉机有头?为什么它的头是这样的?为什么它要有轮子……”
我被他问到想逃跑,而我的儿子,什么都不问,就在一边傻傻地玩沙子。
后来我就变成问的人了:“宝宝,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儿子歪着头看了月亮半天,憋了很久才问我“为什么?”我才趁机把书上看到的内容告诉了他。
儿子四岁前,我们单位还在很闭塞的大山里面,开车去最近的新华书店要一个多小时。每次去省城出差,我都要去书店给孩子买上几百块的书。
后来有网购了,每个月都要在网上买很多书给他。所以他的阅读量也是杠杠的,一周看一套书没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终身成长的朋友,孩子爱不爱学习不是天生的,父母培养的方式才是关键因素。
02
我有个朋友,老师出身。孩子从小就像她一样慢悠悠的。其实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什么特别快,随便什么东西只要教他操作一回,保证马上可以操作出来。
幼儿园在公立幼儿园上的,没有提前学文化课内容。所以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表现得特别差,加上他有点慢,就更加显得笨拙。
第一次小考,老师出了一百道算数题,让同学们在五分钟内看谁做得最多。人家的孩子五分钟做100道,他五分钟做3道。
朋友急得要命,到家守着孩子做作业,一碰到孩子不会的地方,就大声地斥责他,激动的时候,用指头戳着他的额头,骂他是个蠢蛋。
结果孩子不仅成绩更差了,在课堂上直接用背对着老师,和老师对着干。
其实孩子学得慢点有什么关系呢?1+1=2的计算今天学不会,明天就会了,明天还学不会,明年也就会了。
就像一位名校校长说的那样,家长要求孩子今天1000名,明天500名,后天50名,那么你自己呢?今年副科,三年后正科,再三年副处,再三年正处,你能做到吗?
生命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还有那么漫长的时间去学习去长大,何必用毁了孩子的兴趣作为代价,去加快速度学习一些没有太多实质意义的事情。
那些一蹴而就的孩子要么天赋异禀,要么早已经人工训练了很久,真的不必羡慕。
03
东的孩子今年考上了三本。别看只是一个三本院校,对东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东的孩子初中的时候得过比较轻的孤独症,整个初中几乎不怎么和人交流,就算回家,一天不会超过四句话。
东把工作换到了一个轻松的部门,当孩子放学到家,她就想着法子陪在他身边,用极其轻柔温婉、轻言细语地和他说话,有时读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这样的陪伴一直到高中,孩子开始和外界交流了,才算结束。但从此以后,她不再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哪怕他考试门门不及格,还有一两门拿零分,她也从不说他一个字,只愿她的孩子一生都能平安快乐幸福。
高三的时候,孩子突然和东说,妈,我觉得我要补点课,争取考上大学。
东看着孩子,那一刻她感觉到了无比的幸福,这意味着孩子开始了长大,也证明孤独症已经完全痊愈了。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东用她至纯至真的母爱,守候着孩子,是在用她灵魂唤醒孩子的灵魂。
04
孩子的成长与父母息息相关。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组合家庭,不管是父母亲自管理孩子还是爷爷奶奶代为管理,都需要方法和技巧以及十足的耐心,才能把孩子培养出来。
哪里有不闻不问就能自然优秀的孩子,就算有,也是他们身边总有一位优秀的老师或朋友或偶像,在给他们树立榜样和信念。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自我成长,实际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单纯可爱的时候,父母的心就开始柔软,看待世界都会变得温柔。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父母才会懂得去学习如何管理好情绪,管理好行为,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学会照顾自己。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去学习普通的医学常识,会去研究怎样才能减少对孩子伤害。
当孩子出去读书了,父母才会去认真地查阅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历史传说。
父母就是这样陪着孩子一同成长,一同面对世界的风风雨雨,一同追逐曾经遗落在俗世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