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就是面镜子,照出不同投资者的心。
你认为他是场赌博,那就是赌博;你认为是场投资,那就是投资。
很多在15年惨败的散户流着血泪高呼骗子,孰不知,是多少人在高点追涨,看着涨就多投入资金,看着跌就捂得严严实实,拿着钱跑到高处自愿被套牢。
不可否认,A股经常抛出一些概念、题材、热点炒作,比如最近看起来好像要进入大牛一样,我在一天内起码收到三家券商发来的短信,都是诸如“A股昨日成交量破万亿,诚邀开通XXX证券账户”。
市场本身就有交易、博弈属性,用诸如此类的炒作吸引人,引得场外围观的人自愿入场,无可厚非。不要小瞧了中国的散户力量,记得买黄金的大妈们吗?
但追涨杀跌是投资大忌。
我是价值投资理念拥护者,刚尝试投资,不懂的东西不碰,连我都知道,如果当你身边与股票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开始买股票了,当突然间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股票交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懂,所以,当这么多人都入场的时候,有必要再追着赶着进入一个“大红海”吗?
通常在这种时候卖房、贷款携大资金入场的,结局都不会好到哪儿去。
那就有人说了,这都是马后炮,牛市了才来说这些,看着有发财的机会不上车,只会在场下说风凉话。
是这样吗?
不是。
投资,不是投机,投资是靠持有低估值的股票或基金,在它高估的时候卖出,实现低买高卖。当你都看到明显的市场上涨趋势的时候,入场已经晚了一步,这时候投资一大笔钱,想拼一把,往往并不是在它被低估的时候入场。
巴菲特有句著名的言论: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投资本身就很违背人性,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往往大多数人都恐惧地捂住自己的荷包,忍不了那频频下跌的收益率,在估时高涨的时候,也忍不住越高越入,恨不得把之前的份额在这个时候全补上。
恰恰相反,投资更应该有纪律有组织。我只尝试指数基金,这里就只拿指数基金做例子。
在低迷的时候,认准低估指数,一根筋地坚持,定期不定额加大投资,努力在低估时期用更少的钱攒更多的份额,因为在牛市到来的时候,这些便宜的份额会给我赚更多的钱。
在牛市的时候,要抵住诱惑,指数越涨,只要!不再低估,无论怎样,及时卖空,一切浮盈都是空,落袋为安才是真。
一个初试投资者的经历记录:
在我过去一年半的指数投资中,很幸运地经历了一小段牛,然后进入漫长一年的熊。基本熊市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
从2017年底,那时候懵懂无知,只知道有定投这东西,迷迷糊糊开始了定投,在2018年2月份以前,A股正好在小牛的高点,当时天天看账户翻红,尝到了一波好处,莫名其妙被市场赋予了信心,让我继续定投了下去。
当然,接下来就是长达一年的熊市,每天都绿的不行,曾经最赚钱的亏得最狠。
有了实战经验,看到亏损,我才开始认真接触到投资理论。最认同和最初学习的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对,巴菲特就是该理论最伟大的践行者)。理论辅助实战,才知晓自己是在高点买入非低估基金,怪不得会亏这么惨。
也知道投资基金是长期的事,只要对国运有信心,坚持持有起码3-5年,浮亏只是浮亏,基金止盈不止损。
就是这样的信念,让我一直对“浮亏”这个东西看得比较淡,最高亏损将近40%的时候,还依然坚定不移地每个月定期定额定投。
每个月定投金额为每月工资的20%,不算少也不算多,可能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第一次投资,失败了就当买个教训,但既然有理论有一些同道中人的互相鼓励着,也就漫不经心地度过了一年。
到了今年,春节一过,突然就有一只“常绿将军”忽然翻红,紧接着噼里啪啦一堆基金接二连三喜气逼人,有些甚至持仓收益率超过了15%。
实际上,当“感觉牛市快来”的这种时候,说实话比熊市更煎熬。
因为诱惑,看着不停蹭蹭往上涨的股票市场,是卖掉赶紧走,还是加大投资继续上车?每天都被几连阳的股市挠得心痒痒。
这时候,才最考考验人。
此时,应该再把那句话拿出来:
投资更应该有纪律有组织。
只要没有被高估或进入正常估值,就继续坚定不移地定投,绝不轻易卖出;只要一旦达到正常估值或被高估,就不能追加投资,逐步撤出和清空。
在周九连阳或十连阳的诱惑下,不要太被忽悠,指不定会在3000点上线来回震荡一阵呢,急什么?
按照自己的策略,先有纪律地执行,希望我能再幸运地走一趟牛市。
一个人一生没有多少机会能完整走一趟“牛熊市”。走过一次,那还怕之后的无数次吗?
对了,那现在3000点就不适合进场吗?也不一定,虽然现在就指数基金来说,可能晚了,但好歹还有几只仍被低估的,可以捡捡苍蝇腿,别不知足,谁让你别人恐惧时你也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