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是京阿尼出品的一部动画,Papi酱14年看过原漫画后也在微博强烈推荐。该动画在去年和《你的名字》同期上映,获得第26届日本电影评论家大奖优秀作品奖等一系列奖项,有宣传称比《你的名字》还要好看。
看到影片画风人设如此唯美,觉得2D动画能看一部是一部,我就去电影院支持了一下,才发现……
完全看不明白!
因为电影删掉了20多分钟的关键情节,导致影片节奏断裂,看的人一头雾水。
影片主要是围绕小学生和高中生的友情和爱情,以残障儿童为背景讲述校园欺凌、自杀等沉重话题的故事。
可是这个我今天不和你好了,明天又和好,一言不合就自杀,之后撕逼互删巴掌跪地道歉,最后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情节真的不是小时代吗?据说影片还在日本文化部的支持下在各中小学进行宣传教育……
和电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的宅男相反,走出电影院,很多人表示对影片的逻辑和价值观产生质疑,甚至对影片的意图产生愤怒。
喜欢二次元的都知道,京阿尼出品的都是萌妹子,从他的前作《轻音少女》、《冰果》、《中二病也要谈恋爱》等不难看出,女生就是可爱、软萌就好了。Free能把男人都画出少女感,去了头发人物辨识度不高,主题永远都是高中生的日常啊,爱情啊,友谊啊,而且情节说好听了叫细腻,说不好听了叫矫情,喜欢的人觉得很治愈,不喜欢的觉得无聊得要命。
《声之形》还有大量无意义的腿部镜头,也有许多花的镜头,豆瓣上还有一篇专门总结该片出现的花语的文章也不错。总之就是考虑到了各种观众类型吧。
西宫硝子作为被欺凌的听力障碍少女,别人欺负她她也从来不生气。唯一一次出拳骑着打男主石田,还可能由于姿势暧昧被删掉了。她不停地向所有人道歉,甚至到最后,曾伤害过她却没有真正对她道过歉的同学也得到了她的谅解,所有人终于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对于这种神奇的思维逻辑,有人调侃说这是一种日本文化的糟粕,就是总怕麻烦别人。西宫硝子这样的被害者要向施害者道歉,甚至痛苦到自杀,以寻求原谅,简直理解无能。
电影里的萌妹子西宫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孩,然后还有点怂。她其实一直厌恶自己,自卑,有自杀的念头,希望自己不存在就好了,所以才会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却拼命跟别人道歉,觉得自己给别人增添了麻烦。
在摩天轮上喜欢男主的女二欺负西宫,男主看到这段没有说女二的不是,而是说希望西宫能学会喜欢自己,也是这个意思,他希望西宫学会接纳自己,喜欢上自己,勇敢活下去。
然而影片的用心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情的,电影一上映就引起真正的听障人士的不满了,并在豆瓣微博上发动了激烈的讨(ma)论(zhan)……
首先影片中助听器被拔掉会流血的桥段被质疑。其次友好的和听障人士平等交流的方法是用纸和笔或者学习手语,像影片中女二那种我说慢点才是拿你当正常人的做法也被认为荒唐。该作者认为影片有很多漏洞,主创的制作态度明显不够严谨。
石田作为童年欺负西宫最明显的人,最终也被孤立,体验过这种排挤滋味的他想找回西宫,并让她和当时的所有人和好,很多人觉得这种做法多此一举。
让人不满的是,石田是这部影片的真正主角,他需要一个善良圣母的西宫使自己得到救赎。影片没有站在西宫的角度,没有展现她的痛苦愤怒。西宫不仅爱上了男主还轻描淡写地和所有欺负她的人最终和解,简直太想当然了。
对于童年时欺凌发生影片用了轻快的配乐,也引起了观者的不满,让人捉急电影对校园霸凌的看法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是不是作者认为再大的伤害都可以在游乐园、烟火晚会、叠千纸鹤或者一个原作中简单的剧本排练中消解。
还有很多人表示最讨厌的角色就是老师,因为他也排斥西宫,看着西宫被欺负没有真正制止,他第一个问责石田,石田因此被孤立后他又觉得这是他罪有应得。原作里他不赞成学生学习手语,几年后依然觉得西宫是个麻烦,被泼了一身水。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老师有时本身就是带头霸凌者,权力大到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一手遮天。无端打学生、言语侮辱,或者直接无理由让学生退学都不算新鲜。老师在校园权力的顶端,有时虽然平日人品教学质量都无可挑剔,还是会出现拿学生泄愤的情况。《声之形》里的老师算是比较道貌岸然的一种。
影片对于残障、霸凌、赎罪还有沟通都讲了一点,只是都没讲透,它对这些主题甜腻、唯美、小清新的包装处理方式,让观影者不是觉得特别治愈,就是觉得特别致郁。
反正我看完后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笨蛋的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