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神仙皆社畜,你我均是打工人。
读《太白金星有点烦》有感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现在在网络上还有一个段子,当年只看猴了。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歇过,而《太白金星有点烦》则是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一、两位负责人:太白金星和观音菩萨。
西天取经是天庭和西天共同策划的一个项目,西天公司派出的项目负责人是观音菩萨,而天庭公司派出的项目负责人是太白金星。公司跟过项目的打工人都知道,一个项目里有两个负责人,很容易因为各自代表的公司利益会产生博弈。太白金星和观音菩萨在初期合作阶段也因为利益方面有过几次互坑。观音菩萨在双叉岭给了太白金星一次暴击,太白金星就在观音道馆完美的回击了观音菩萨,两个人就在你坑我一下,我坑你一下这种背景下渡过了一难又一难。直到到了黄风岭。黄风岭那一难中,孙悟空被黄风怪弄瞎了眼睛,唐僧被黄风怪抓走了,取经项目遇到了重大危机,太白金星为了保住项目,帮助孙悟空治好了眼睛,保住了观音菩萨的职位,保证了取经项目顺利进行。而太白金星和观音菩萨也在经历了黄风怪的危机后坐下来喝了酒成为了可以好好合作的合作伙伴。
故事的最后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描写,太白金星一直想修成金仙,但是由于工作特别多一直没有时间修炼,甚至都没有时间报销西天路上群妖的演出费。后来,太白金星修成金仙了,本来与太白金星关系良好的观音菩萨看到他修成金仙,也与他从一起吐槽上级的酒友,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同事。这到不是观音菩萨嫉妒,不是一个体系的哪有嫉妒一说。而是因为修成金仙意味着没有七情六欲,无欲无求了,既然无欲无求了,也就不会和观音菩萨继续吐槽了。
二、猴子的悲剧,是没有“跟脚”的悲剧。
在这本小说中有两只猴子,一个是大男主孙悟空,一个是六耳猕猴。这两只猴子的悲惨经历诠释了在西游世界没有“跟脚”的悲哀,结局只能是一片唏嘘。
先说孙悟空,在之前的故事里孙悟空是当之不愧的西游大男主,他武艺高超、不服管教、恣意潇洒。而在这个故事里的猴子从一开始就让我有很强的违和感,他不爱说话,对于团队也不是很尽心,一副爱咋咋地的样子。直到猴子的故事被揭开,我才知道猴子为什么这么丧。这本书中的大闹天宫被作者认定为是二郎神做的恶,只不过孙悟空没有后台又以群猴被威胁无奈背锅。而所谓的西天取经,只是为了安抚孙悟空,若孙悟空越狱把事情抖出来,天庭公司会元气大伤。只有让悟空参与西天取经项目,给了他编制,成了佛忘却前尘往事,大闹天宫这个屎盆子才会在孙悟空头上扣牢,西天公司也可以以教化大妖孙悟空为噱头获得好名声。至于真相,当事人都忘却前尘往事了,他都不计较了,外人怎么置喙。
如果说孙悟空的命已经够苦的了,那六耳猕猴的命就是被黄连浸泡的。六耳猕猴在故事中一出场就是找太白金星告状,告的是孙悟空,告他冒名顶替。原来六耳猕猴也曾报考过菩提祖师的专业,不过一直没有通知他去上课,他以为导师嫌弃他是个妖,直到孙悟空名声大噪,他才知道孙悟空占据了他的名额。刚开始看到这,就一下把我抓住了,我就特别想知道是不是真是孙悟空干的,而这个谜团直到结局才给出答案。答案就是孙悟空的确占据了六耳猕猴的名额,但是孙悟空并不知道,是悟空身边的老猴出于爱护悟空的原因,想为悟空谋个好前程,贿赂了菩提祖师的看门童子,而贿金是一车花果山的特产。看到这,我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就一车特产,六耳猕猴直到死都不知道真相就这么简单。没有算计,有的只有无奈。
两只猴子,无论是大男主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他们代表一类人,有实力但是没有后台的人。孙悟空无论是师出何人,他的天赋是无人能及的。而六耳猕猴在没有师门的情况下,成为大妖,实力不可谓不强。为什么实力强大的人在西游世界里结局这么惨,孙悟空替二郎神背黑锅,在五指山做了500年牢,六耳猕猴直接被打死,为什么没有后台的人就一定这么惨,故事到最后都没有告诉答案,是因为答案始终贯穿在全文中。
三、唐僧的成长
唐僧作为西游记中除却孙悟空外另一重要角色,在这书中的存在感却极为薄弱,看书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唐僧的存在,直到黄风怪那一难,唐僧在这本书中的人物性格才被描述出来。说起来在这本书中师徒四人的性格在新的故事背景下被重新塑造了,孙悟空因为做了500年牢对这个世界已经恶心透了,他麻木,但是为了他的猴子猴孙不得不接受西天取经的计划。猪八戒的加入则是西天公司与天庭集团在人事控制权中的一次博弈,而猪八戒的加入显示了天庭集团的胜利。沙僧则是阻止猪八戒完成西天项目洗白上岸的,为嫦娥仙子出一口气。三个徒弟各有各的算计各有各的本事,至于唐僧在太白金星、三个徒弟、观音菩萨以及我这个读者眼中更像有钱人家的孩子来公司历练,单纯是来混资历的。他只需要听从安排就可以修成正果。而在黄风怪那一难中,唐僧设了一个局,为自己争取主动权的局。他设局的目的是因为他不满足西天公司派来的项目负责人观音菩萨,想更换一个项目负责人,观音菩萨在听到后心情十分失落,而三个徒弟,则早在师傅被捉走,太白金星来为猴子医治时就道出了师傅的算计。猴子曾说“她寻与不寻,也是无用;我治与不治,都是瞎子。”这句话除了有对自己当年误交损友的自嘲,也是对唐僧心思的戳破。最后在太白金星的劝说下,唐僧明白西天项目不是非他不可,西天内部多的是想吃这口蛋糕的人,即便观音菩萨再不得唐僧心意,她也绝对不会背后捅刀子。
唐僧人物性格塑造的第二件事是及时解救百花羞,在这本书中解救百花羞是取经团队和太白金星、观音菩萨第一次联手设的局。百花羞公主被奎木狼霸占十余年,被取经团队发现后依旧厚颜无耻的说他与百花羞公主是夫妻,取经团队为了解救百花羞公主,设局让唐僧在奎木狼眼前变成了老虎,奎木狼不得不入了取经这一难中,因为取经项目是天庭集团A类项目,天庭的任何人都有义务为取经大业服务。这为太白金星思考对策留足了时间。取经团队也顺利救出百花羞。在救出百花羞后,取经团队问公主,两个孩子如何,公主说不想见到两个孩子,也不想让猪八戒把孩子打死,最后太白金星建议在总结报告中就说孩子被猪八戒打死了,实际上把孩子的记忆消除送到南极仙翁那里去做童子,也是为两个孩子找了一个好出路。
在解救百花羞公主的过程中,唐僧重新审视了取经的意义,我们不能忽略唐僧虽然是金蝉子转世,但是作为唐僧的这一世,他也是经历了父死母悲的童年,是在人世间见过悲欢离合的唐朝名士,他在事后与观音菩萨聊天曾说“我知道佛祖是好意,派两位来一路护持,确保玄奘一路无风无浪地到达灵山。可等我到了西天取回经文,成了佛,怕不是每日忙着讲经说法,更无暇看顾这些受苦受难之人了吧?”虽然最后被观音菩萨岔开了话题,但是取经的意义到底什么在唐僧心里还是埋下了根,直到最后一难通天河。最终,唐僧做出了选择。
取经团队在历经14年磨难后终于到达灵山,只差最后一步,登上无底船,肉身落入水中,肉身中的那点因果纠缠,离愁别绪都冲刷掉,那点真灵到达彼岸,就成佛了。取经四人通过了这通天河,修成了正果,成为了佛。几天后,师徒四人在岸边整理佛经,最后一难刚刚开始。前面说到,在过通天河时,取经师徒四人的肉身已经沉入河底,通天河中的那只老龟将孙悟空和唐僧的躯体驮了上来,太白金星发现孙悟空留下的确实是他的因果纠缠,而唐僧留下的确是他的真灵。唐僧对太白金星的解释是,他想去解救世间受苦受难的人们,而不是留在灵山做受人敬仰的佛。“贫僧不要凭借着金蝉子的身份轻松成佛,在灵山享受极乐,而是要以玄奘之名留驻凡间,方不负大乘之名。”
最后,我想再聊一聊孙悟空,我真的很喜欢猴哥,虽然西游记中有那么多美女姐姐,但我还是喜欢看猴。西游记原著中是喜欢猴哥的与天斗其乐无穷,这个故事中则是更共情猴哥因为能力超群且没有后台的世态炎凉,猴哥曾与太白金星有过一段对话,是在太白金星推理出大闹天宫的真相和六耳猕猴的事情,他想告知猴哥,不想让他自苦。猴哥说“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太上忘情,不是无情无欲。”猴哥用500年牢狱生活弄懂了这个问题,猴哥一直都是通透的,他知道,西天取经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他麻木,他冷眼看着这些人,这些把他推入深渊又给他“机会”的人。最终,他的真灵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而他的七情六欲、他的躯壳,则进入地府去寻找六耳猕猴的魂魄,去归还属于六耳猕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