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日,我区科学老师来到了美丽的杭州。10月的杭州,蓝天白云,秋风阵阵,桂花飘香,让人身心舒畅。本次学习培训,我们主要在上城区的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和杭州胜利实验学校,培训内容涉及STEM课程、同课异构、课例研讨、讲座等等。虽然没有完成回师大看一看的心愿,但此次收获颇丰。下面就这几天的所见所感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
低段:以培养学生兴趣和习惯为主。
中段:以培养学生技能和方法为主。
高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思维。
1.课堂习惯的培养方面
回答问题时候面向其他学生,声音响亮。(面向其他学生,其实展现的是一种态度,征求别人意见,别人看法的态度,可以更好的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展现的是一种包容、开放,同时很方便与其他人交流对话)。所以面向其他学生这一点为交流研讨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严格把控实验时间,音乐响,实验停。或者设置倒计时。
收拿实验材料要按照序号,轮流进行。
发过言的同学把手举低一点,第一次发言的手举高一点。
2.课堂兴趣
低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讲故事、情境问题等方式可以尽量让学生集中。
创设情境
如《在观察中比较》一课,“恐龙跑到书本里了,你觉得哪只大哪只校。”听恐龙对话的录音。
故事
对话
课堂引入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呢?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产生疑问。
3.课堂真实对话
在实验后的交流研讨环节。老师并没有干涉过多,就让学生说,老师也没有做过多的评价,更没有直接说哪个组的回答正确,哪个组的回答错误。偶尔提出一个问题追问,偶尔进行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4.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质疑
“同桌有好点子,要夸夸他”。
“4小组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掌声送给他们”。(4小组在压缩空气后,认为微粒数量变少了)。如果老师没有及时表扬,那么4小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画错了说错了,以后在表达交流环节就不会那么积极了。老师及时表扬非常好。
怎样鼓励孩子举手发言,表达自己?优秀的孩子可能一节课会举很多次手。如果一直不点他,他可能会泄气。如果次数点多了,其他孩子的机会就少了。我们可以提前约定:“你很能干,很多问题都能回答,你知道的问题可以举手,但是难点的问题我再请你”。
对于从来不发言不举手的孩子我们要找到一个契机打破局面,可以提前跟他商量,今天上课我要提什么问题,你思考一下我上课请你。如果学生拒绝,可以告诉他答案,课堂抽点,让他大胆走出第一次。有了第一次,后面会越来越好。
5.课堂教学注意
关键问题除了说,还要投屏。
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材料。(如研究两个环形磁铁吸在一起磁力是否增强。可以把回形针、尺子、纸杯等材料给他。不给磁铁学生也没法玩儿。)
引导学生用包容谦逊的语言交流研讨,不要说“我反对……”,不要说:“我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奥秘,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更不要说:“我认为他的想法是错的”等等。我们可以说:“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他们组数据不能说明他们的结论,我的证据是……”
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我们的反思中要对照教学目标看全局。
二、关于STEM与科学课程结合的见闻
《我是杆秤王》由制作小杆秤开放的STEM项目,内容涉及收集资料、度量衡历史、带材料制作、评价改进。每堂课都有评价。
《制作降落伞》《制作弹簧测力计》《橡皮筋作动力》这一系列课都上结合科学教材,开放的STEM案例,根植于科学课程。
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中的问题,从真实需求出发。问题情境生活化,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垃圾分类车,从家到垃圾站,要绕几圈。从垃圾站回到家又该怎么缠绕橡皮筋?)
明确任务(如经费200元的情况下制作降落伞,打开速度快,投资少,落地稳,时间成本)
设计方案
采购材料
制作模型
交流设计
项目式学习中要求评价前置,提前让学生知晓如何评价,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做。要有迭代过程,不断改进,要有评价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