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名为《肌肤》的电影。
一部讲畸形的电影。肥胖症、侏儒症、恋童癖、妄想症以及其他的生理畸形。我刚开始看时,内心感到恐惧,就是那种《进击的巨人》中人们对巨人的恐惧。他们的形象怪异,在交流方面也与众不同,当你没法以揣摩一个常人内心时去揣摩他们,这种感觉就变得奇特,变得难以捉摸。
我的生活中从没有过这样的人,也就无从谈起对他们的了解,更不用谈对他们的态度会不会和对正常人一样。如果一定要给个答案,我想,大概是,我做不到,至少在看完这部电影前我没法做到。
整部电影以紫色与粉色为主色调,紫色可以代表尊贵,而粉色,既代表可爱又有温馨的意思。然而在剧中他们生活的状态更接近黑色——那种严肃又带有悲伤意义的黑色。这种反差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他们的悲哀来自他们特殊之处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正常”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换言之,我也是爹生妈养的,为什么你们,不,应该说是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要用鄙视的目光看我?要用不堪入耳的语言取笑我?就因为我与你们有不同?
然后我开始渐渐明白了,容貌与心理都是结果,然而太多的人却把它当做原因,接下来便是恶性循环,如此往复,把本应坐在一个屋檐下的人划分到了不同的世界。
在中国,有8000多万的残障人士,按照14亿人口算的话,平均每35个人中就会有2个残障人士。然而我们生活中几乎见不到他们。他们是藏起来了嘛?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他们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在内心中的排斥使我们在与他们有接触之前就自动避而远之。
电影终归是戏,最终粉色与紫色成就了主题,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他本应有的归属。回归现实我们应该有所行动,并不是每个他们都愿意接受帮助,但是他们都需要被真诚对待。尽管我们不能做到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一样无怨无悔的付出,但不要歧视,也不要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