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是国际数学界最重要的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首届大会于1897年在瑞士苏黎世举办,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未曾中断过。
2002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24届,2022年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第29届。
二、大会颁奖
在开幕式上颁发如下奖项:
(1)菲尔兹奖(1936年起),颁予40周岁以下取得杰出成就的数学家,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1300美元奖励。
(2)陈省身奖(2010年起),数学终生成就奖,每次1位获奖者,25万美元奖励+25万美元机构奖(依照获奖人的意愿捐给推动数学进步的机构)。
(3)高斯奖(2006年起),颁予在应用数学方面取得杰出成就者。
(4)奈望林纳奖(1982年起),颁予40周岁以下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方面取得杰出成就者,每次1位获奖者。
华裔数学家获奖:
丘成桐:1982年获菲尔茨奖。
陶哲轩:2006年获菲尔茨奖。
三、大会报告
应邀在该大会上作报告是数学家的极大荣誉,报告分为1小时和45分钟两种。
华人数学家作报告:
多位中国数学家应邀作过45分钟报告,陈景润院士曾两次接到45分钟报告的邀请信。
只有陈省身、丘成桐、肖荫堂、项武忠、张圣容、田刚等少数几位被邀请作一小时报告。
在大陆全职任教的数学家中,彭实戈是大会邀请的首位一小时报告人。
西安交大的徐宗本应邀在2010年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