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不学永远到不了,你学就比别人强,你只要比别人强就行了。
这不是一个绝对命题,而是一个相对命题,比较优势。
你一点不做,就一点不会。不过大家都一样,也没有什么事。
但你做了一点,就马上不一样了,投入产出比极高。
关键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给你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反馈。
脑子不是稀缺品,会用脑子的人是稀缺品。
二
脑子这个东西,你不用,也是浪费;用了就会有产出;有产出就会有成就感;有了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所谓职务的升迁和收入的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物质的东西不过是附加品而已。
这是个本与末的问题。一般人都是舍本逐末,“末”与“本”这两个字非常一致,但却意义却相反。
你把利顶在头上,放在嘴上,心里却不使劲,不去想,不去努力,那就是空头支票;你把利放在心里,心里使劲,想这个“一”横的道理,就是求道了,以道求利,那不就是战略思维了吗。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这不就是本末倒置与本末复位的显明对照吗。
二
惯性很可怕,得有意识去改变!
但惯性这个词本是一个客观的常规词,被网络说烂了,被大家用烂了。
其实这是一个中性词,正向的惯性就是好事。把负向的变成正向的,不就行了。
找“惯性思维”这样一个词作为自己的原罪是一种逃避,无非是觉得,大家都这样,很难避免,这样就很容易给自己一个交待。
其实,与其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的时间和脑力,不如找一个目标作为努力方向,无论实现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三
通过学习,达到自己固有思维的上一层面,实现整体跃升,难不难?
到达这一层面需要投入,如果说复杂也复杂,是因为你要不断努力;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就是不断重复就行了。
不断重复,你也能达到,跟经历、年龄没有必然的关联。不是你活的长了,经历的事多了,自然就懂了,就会了,就能了。没有坐等水到渠成的好事。你得用时间来挖渠,不然水永远到不了你的地方。
四
成长需要时间,却并不依赖于时间。
空活的人,比比皆是。大部分人死于三十岁之前,即便肉体上活着,无非是在踏步或原地打转,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飞跃。
而挂在大家嘴边的,或是表现于日常的,都是这样一种情景:面对所有的事,所有的变化,所有的机遇,所有的差距,所有的错过与遗憾,只剩一句,就是这样或不过如此。
五
很多人面对现实的无奈,自我解释是因为没有希望,所以缺乏动力。
而希望是未来,未来就是尚未到来。就像远处的一座山,山不会有一天,自己走到你的脚下;而你却可以一步一步向山走去,总有一天能登上山顶。
这就是,“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