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 1个人扶着树,3个人埋土,这是一组人,再来2组,一共多少人?
这道题,第1次孩子是不太理解的。尤其是变幻成老鹰捉小兔的时候,会经常把1组人中的一个漏掉,有时候漏掉老鹰,有时候漏掉鸡妈妈。卡在对信息了解不全。
计算到第3天的时候,才开始没有漏掉。
感觉大脑也是在循序渐进的,了解和知道。在不断的重复和提醒中去了解和理解全部的已知条件,慢慢涵盖所有的信息!
题目2: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了半杯,妈妈又倒满了。宝宝又喝了半杯,妈妈又倒满了。最后宝宝把所有的果汁都喝完了,请问宝宝共喝了几杯?
这道题是在他放学以后,我们两个在蓝天白云的草地上,我问他的。
他想了一下就说:3杯。
当我问他:你是怎么想的?
他说“喝一半再倒进去就是半杯,再喝一半再倒进去就是一杯。所以一共是三杯。”感觉他的思路非常清晰,所以就没有再继续出类似的题目。
题目3:草莓和桃子各代表一个数,草莓加桃子等于7,草莓加草莓等于8,桃子和草莓各是几?
这道题对他来说相当有难度,第1次我在做的时候,他理都不理。
晚上到陈思钏家里玩,我让陈思钏来解这道题,陈思钏也算了半天,后来算出来了,但是当时马仔正在玩别的玩具没有特别在意,所以他还是不太理解。
第2天晚上要睡觉之前,我又开始拿出来透明片摆这道题。但是我的重点在于推算,并没有把答案给说出来。他也过来帮忙,说了几个答案“2,3,6,5”等等,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拿第2问来问他“如果草莓是几,那么草莓加草莓应该等于8呀,你这个等于几?
他看了看都没有正确答案。然后心思又被其他的事情给吸引了,不再算了。
孩子在推算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桃子4个,草莓4个,那不等于7呀,孙老师眼花缭乱了”(窃喜:孩子会一个新的成语了)
第3天早上,他想让我跟他一起打架,我提出打架可以,他要帮我想想这道题怎么做。他同意了,我们打架以后我要拿出来这道题。他开始认真的推算,最后确定草莓是4,桃子是3.
这一次,他才是真正的懂了。此题还需要反复练习。
题目4: 8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已抓住4个,还剩几个?
这道题对他没有难度,原因是我在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他听到了。等我改变数字再去问他的时候,他就可以准确推算出来。奥奥,我的失误。
题目5:幼儿园的苹果吃了一半,还剩20个。幼儿园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是在上学的电梯里面完成的,开始他说是100.1000,很显然他故意在乱回答。后来我表情认真的请他帮忙,他才开始思考,然后告诉我说是80,还猜了其它的譬如60,50等等。
当我问他“80的一半是20吗?”他一下子就领悟了。原来他是不理解题意中的“吃了一半还剩下20”这句话。当他理解了之后,我再怎么变换数字,他都可以运用自如了。
卡在吃了一半还剩20个的理解,不知道20就是总数的一半。
题目6:两个盒子各有5块糖。从第一个盒子里面拿出2块放到第2个盒子里面,现在两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块?
这道题目,我是用直接演示的方式,第一次,拿了两个罐子,往第1个罐子里面放5个溜溜球,第2个罐子里面也放5个。然后从第1个罐子里面拿出两个放到第2个罐子里面,但是我在做的过程当中,他基本没看。只顾在忙着搭自己的积木。
第2天早上,当我问他这道题的时候,我把其中的数字2改成3,把5改成了7。所以他读了题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10个,自己又感觉不对,站在那里看着题默默的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14。
我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第1个期里面去掉两个就是5个,第2个7里面增加三个,就是10个10+4=14个。
显然他的着眼点在于计算,而不是懂了守恒这件事情。所以我又拿了两个盒子,用两种颜色的亮片作为演示,问他开始的时候两个盒子里面的数量加起来是多少?等我调换数量以后,盒子里的总量又是多少?他都回答正确。但是我感觉这道题可以再多磨两次,他才会真正的理解数量守恒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