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某些珍贵的片段,其实都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马克.李维
教室的书架上,有一个“收集微光”的盒子。每周由学生把自己要表扬的人以及表扬的理由写在纸条上放进盒子,在每周星期天的班会上,我总会留出一小段时间,展读那些纸条,与全班同学分享,并对纸条上提出表扬的学生进行颁奖,奖品通常是一支笔或一个本子或一颗糖。
这个方法是我偶尔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就把它用在了班级管理上。几个星期以来,学生们身上如萤火虫般的光点,正在慢慢汇聚,映照着教室外的漆漆黑夜,温暖着寒冬里彼此的心。
来看看这样的小纸条吧!
“表扬范松国。他见我被子薄,主动将他多余的一条被子借给我。”
“表扬罗昌旭。星期日那天下晚自习时,他拿着一个空袋子从前面问到后面,问我们要不要扔垃圾。”
“感谢小强在看见我台灯的灯光特别弱时,特意把她的台灯拧得很亮,照亮我。”
“表扬梁天宁。他每次离开座位时都会把凳子放到桌子下,好的习惯决定一个美好的人生。”
“表扬罗取彦。那天我看见她随手捡起教室外面地上的垃圾。”
“表扬宋明远。星期三那天早上很冷,他主动给了我一个暖宝宝。”
“表扬卢彩蝶。上星期天她一个人帮我们买了很多资料书,为了不漏下谁要买的书,她还特意拿纸记下了书名。”
“表扬刘玉婷。在我生病的时候,她细心地照顾我。”
“表扬肖雁涵,今天上课多次举手回答问题。”
“表扬罗昌旭。星期五的中午,他买了两包零食,挨个分给教室里的同学。”
“表扬崔冰雁。她会认真倾听别人对自己指出来的不足,并改正,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
“表扬晓北风、丁明洪、赵太兵、孔维章。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多多让着我这个新手。”
“表扬袁兴于。星期天我的校服洗了没干,就向袁兴于借一套,后来她把新的一套借给我自己穿旧的那套。”
“表扬涂建国。他在上课前叫醒正在睡觉的同学。”
“表扬罗昌旭、苏万友。英语课上我们班的开关跳阐了,他俩迅速去查看并努力解决问题。”
“表扬刘玉婷。因为今天看球赛就忘记扫宿舍啦,等想起来冲回宿舍的时候,刘玉婷已经帮我打扫完了,还得了A。”
……
这些纸条,是在表扬,也是在感谢,更是在发现。自此,表扬与被表扬,感谢与被感谢,发现与被发现,正在成为一个仪式,一种习惯,一种幸福。
当我每周一次把置于书架上的那个盒子取下,一张一张地展读盒子里的那些小纸条时,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特别温暖的光,孩子们的脸上幸福而安详。也许老师展读的那张小纸条,就是自己为表扬某个同学而写的,也许老师展读的那张小纸条正是某个同学表扬自己的。
每次在念那些温暖的小纸条时,我都特别欣慰,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温热的,他们身上散发的点点微光,都会被身边的同学收藏。你不要小看这星星点点的光,把它们汇聚起来,就是暗夜中的星河,可以驱走寒冷,可以擦亮心灵。
王小妮在《上课记》中说:“渐渐知道了,其实这远不是他们的全部,比起前辈,今天的年轻人可复杂多了。他们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说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在今天尤其重要。”
孩子们身上的微光,其实就是微小的美好,也是王小妮说的微小的纯净,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可如果不去采集,它一闪即逝,或许他们根本不会在意。如果不说出来,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时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或力量。
《偷影子的人》里那个有特异功能的男孩,他的任务是“为每一个你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孩子们现在所走的路,或许正是在为彼此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感谢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越来越善于发现,扔进盒子的纸条也越来越多了。我想我们会沿着这条迎向微光、拥抱温暖的路一直走下去,因为这条路让人对美好永远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