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周心得

      来到马来西亚的前几天是去参加各地会所的生命分享会,共四场,每次参加的人数都很多,时间有限的分享中,在短短二到三分钟内讲出自己来自哪里?什么因缘机会来到华人行动,从中学习到什么等信息,也是不容易的。从芙蓉到吉隆坡又到北海,再到太平的联华中学,还有沙登的AKASHA学习型社群中心会所。一路辗转的行程,体会了林润崧和尤薇妮俩位老师的不易,每周五六天的时间都在赶往每个读书会的路上。当地志工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事情。我也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能让两位老师二十年如此的奔波不觉得累,还要这样继续坚持走下去,愿景是马来西亚的十三个洲都能建起会所,让生命有被陪伴和疗愈的地方。林老师用一句很简单的话,“刘老师都能三四十年这样全世界的服务,我为什么不能呢!”让我对【服务生命】工作者肃然起敬。

  在槟城去拜访刘老师多年的一对夫妻朋友。感恩一家人的热情招待,感觉这就是我一直想象的“家”的感觉,轻松,自在,温暖,关爱,歌声,和谐,幽默,默契。原来日子是可以活成这样的。在分享生命故事中有苦难和失去亲人的痛。我的泪不知不觉流下来,控制不住。原来是我从小自愿承担了妈妈三岁时失去亲人的悲伤。回到民宿给妈妈写信时,多年的委屈,自己盲目的跟随和讨好让我失去了自己的感觉。交还给妈妈的命运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我要面对的课题,我允许自己慢慢来和妈妈分离开,做回自己我才能成长,为自己负起责任。

  在华联中学演出家与枷的剧中,千名学生整齐坐在一排排的位子上,在林老师用音乐带动下,我们二十位伙伴陆续上台,当我们一声声的呼喊“我的家在哪里”时,学生们开始接我们的话语,我想用我的高音振醒他们,就喊出“够了”一句台词。有片刻的安静。在接下来的环节,伙伴们专注在各自的情绪表达上。还好,前几排的老师和学生都有被感动到落泪,演出在我们看来是成功的。因为有生命被影响和情感上的连接。接纳和允许所有的情况发生,从心里不去评判和有要求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在整天的生命图书馆活动中,我被安排了两场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第一次分享时,看到读者在认真做笔记,渴望学习的眼神,提问环节中抛出的问题,内心好感动,有被肯定和鼓励的感觉,也有被上天所用的快乐感觉。分享生命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整理自己的过程。对服务生命的信心大增。同时也看到自己还有继续成长的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