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我不想去上学。”早上在餐桌上,儿子突然说出了这句话。
我稍作警觉之后,立马平和地问到:“怎么啦?”
“我就不想去上学,打死也不去。”最近像【打死,撕碎】这类语言特别频繁,是处在觉得这些语言是非常有力量和爆发力的成长阶段,我也没有特意去将这个事情提出来,会找适当的机会告诉他,每个人的词语字典里面都有很多不断学到的语言,一些坏的词语我们认识它们就可以了,但是不一定要去使用它们。
“哦,那你要和妈妈说一下发生什么事情了么?是不是老师说罚抄的没有完成呢?”因为在学校讲了“脏话”被老师罚抄“不说脏话”100遍,但是因为有些抗拒没有完成。一般这类事情我会根据情况,适当给予一些帮助,如果态度比较端正,实在是来不及,我会选择助推一下他,让他知道妈妈是和他在一条战线的。这次我选择没有帮他,是因为他有时间但是没有去完成,那么也需要让他明白,不是你所有的错误妈妈都会去包容你的,有些错误的代价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的。
“不是的,是我讨厌**同学 。”“啊,为什么呀,你们之前还一直都在一起玩呢。”“反正我就讨厌他。”“儿子,这个不能作为不去学校的原因,而且,妈妈不接受你临时不去学校的安排,这样会打乱妈妈的计划。”当时的我就是这么脱口而出的,现在想来有些斩钉截铁了。
“我就不去,就不去。”这是儿子第一次提出不去上学,我还是警觉了些,眼看时钟转向7:45了,我深吸一口气,坐了下来,看着儿子。这时候,儿子说:“我不想让别的老师看到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儿子这时候终于说出不去上学的真正原因了。“和妈妈仔细说说,是怎么回事呢?”“我昨天上课表现不好,总是打扰其他同学,所以老师说我今天要自己一个人坐一个桌子,我不想让其他老师看到这个样子。”想来是儿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了,“以前你也有自己坐过呀,怎么这次这么在意这个呢?”“以前是老师当场调整位置的,我没有办法,这次是老师提前说的,所以我不想去学校了。”原来如此,这也让我联想到昨天接他放学的时候,他说第二天一定要拿到换位置的奖励这件事情了。我想了几秒钟,说:“儿子,妈妈可以接受你不去学校这样的事情,但是你这样临时的不去会打乱别人的计划,比如妈妈上午的事情都会受到影响。另外,一个人做的感受也许真的很不好,但你可以体验一下,今天就上半天课,下午回来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感受。好吗?”“我就不去,不去。”儿子依然不依不饶,并且他还没上厕所,还没换衣服。我只能用行动来表示了,“你的衣服在这边,妈妈去换衣服了,妈妈希望你尽快换好衣服,上好厕所,然后我们要出发了。”我撂下这句话,回房间换衣服了。
孩子已经8岁了,妈妈再舍不得让他受委屈,也需要推他一把,做个夏风时期的妈妈,不能像春风一样亲昵他,也不能像夏风一样活泼与他周全,得做务实的秋风,成熟稳健。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时期需要自己去面对,而妈妈可以做稳健的背部力量。
最后,孩子在我这股秋风的扫荡下,还是出门了。路上遇见了好朋友,一路还是比较愉快地进了校门。不论如何,妈妈要需要时刻观察孩子,体察他的点滴变化,去承载代谢,去引导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