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音
——————————————————————
竹管本虚心,一曲会天真,
高音表宽容,低音表谦逊,
中音示平等,节奏话无常。
吹奏前无始,吹奏后无尽,
腾腾任达时,念念往一音,
行到无声处,恰恰是自心。
————《明暗心悟偈》
——————————————————————
任何一种技艺,其源头都在于自我的感知提升和认知提升。
而大多数人在追求技艺提升时却一直陷入追求越多不同的方法和样本更多的统计。
在我看来无论是科学家观测自然环境还是交易者对于市场的观测,都会绝对的影响到被观测者,前者的观测影响在于量子的观察者效应和不确定原理,而后者中的市场其本身构成就是观测者的意念。
归根到底,观测者自身的一切意念就已经决定了所有。
观测者自身的感知程度和认知程度就决定他能感知到多少事物,又是否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些事物。
——————————————————————
我们都知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可是逻辑是怎么得出的?
逻辑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出的,是靠想,靠猜,靠全身心的投入感知到的。
在整个交易流程中,主导你去交易的逻辑是通过自身对于市场的感知和认知得来的,你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在什么水平,对于市场的理解就停留在什么水平。包括对于自身天赋的认知,许多人忙活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感知认知水平的限制也制约着个人对于自身天赋的使用。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可以脱离自身和市场进行感知,再反过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指导。技艺提升的关键便是对于意识感知能力的熟练运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术的精炼。
——————————————————————
伊曼努尔.康德认为,启蒙就是将人类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不成熟是指缺少他人的教导就没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这种不成熟状态之所以是自我造成的,其原因不在于缺少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
所谓修行,修心养性,在于去处一切会妨碍我们运用自身意识感知能力的障碍,使人回到以运用纯粹的主观意识来观测事物的状态,这便是提升感知能力的重要之处。
中国自古就有道家的静坐,以期能“忘我”而体悟“道”之所在。
庄子有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静坐应当是隐机而坐,隐机者,既可解释为坐在几之侧,更可理解为隐去机心之义。隐去机心、人心,便可得道心。
当人在静坐或进行其他能够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时,忘却身外事,乃至忘却自我之时,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就自然消失,便可达到目击而道存的境界。
——————————————————————
“明暗对山流”将书法术语引入到尺八吹奏中,他们称吹尺八有“楷、行、草”三种技法。
塚本松韵说道:“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切入点。书法和尺八相像是因为:就书法来说,本来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要靠人把字描上去。如果事先想好了字的形状和构造,反而写得不好,只有在写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和表达才是最佳状态,所以对于书法来说,最重要的是笔和纸将触未触的瞬间,当你的笔尖碰到纸后,完成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同样,就尺八来说,如果你‘要吹好’的意识越强,就越吹不好尺八。
如果你放弃了这种意识,回到原点,这个原点相当于书法中毛笔和白纸将触未触的瞬间,你如果从这里开始吹,就会发现当第一个音出来之后,之后的音都会源源不断地出来,这是一种用心直吹和表达的状态。因此尺八是没有固定曲谱的。”
2005年,塚本松韵到台湾演出,其间有一个曲目是尺八和洞箫合奏,演出开始前有人把合奏的乐谱给他,塚本茫然不解。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明暗对山流”教授尺八注重口耳相传,曲谱也是指法谱。
塚本松韵说,吹尺八时,一切声音从吹者心中自然流露,心自清彻、天地感通。以心传心,则鸣者自鸣。